清华大学(985/211)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BIT)成立于2008年,是学校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窗口之一,负责组织开展计划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配合专业学院开展计划内联合培养项目。
北京建筑大学 两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不同的建筑特色与魅力。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25.9万册、可在线阅览的电子图书170万册,大型开放的电子文献数据库38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较为齐全的高校。
北京城市学院 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恪守为民办学、靠民兴学的公益宗旨,秉持“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全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学校坚持以服务城市发展之“急需”与“必须”为目标,坚持应用型、都市性、开放式的特色,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 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2004年。学校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通州。2023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转设为北京金融科技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952年,响应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应运而生。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首都体育学院 1956年建校,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建校近70年来,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10余万名高层次体育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体育、教育领域的栋梁和骨干。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上海立达学院 学校全称为上海立达学院有限公司。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基础与外语学院7个二级学院。开设有国际商务、金融科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Shanghai Art & Design Academy )是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是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和孵化器,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杰出代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举办者为上海市教委财务与资产管理事务中心、复旦大学、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报业集团等6家国有企事业单位。2008年教育部批准提前自主招生(全国民办高校率先)。2020-2022年“艺术与设计”学科位居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150-200名段。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中文简称:上科大,英文全称:ShanghaiTech University,英文缩写:ShanghaiTech)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100所骨干建设高职院校单位之一,2015年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是上海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批试点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单位。2017年,学校1名教师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学校助力上海获得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训是“正谊明道”,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文脉绵长、声誉卓著,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是上海市最早由教育部批准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之一,是上海市市级特色高职院校和上海市示范性民办高校,2018年成为上海市首个取得非营利性办学许可证的民办高校。学校曾荣获“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等殊荣,
上海戏剧学院 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上海市第一批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之一,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贤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位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环境幽雅,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2020年6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简称“中侨大学”),2022年5月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愿景创办成为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1年,素有“铁路黄埔”的美誉。前身为天津铁路工程学校和天津铁路分局职工培训中心,两校于2004年由北京铁路局移交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2005年合并组建高职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师范大学,是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天狮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99年的天狮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天津市成立最早的民办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天津农学院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以服务“三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办学定位的市属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该校。2006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天津双城之“滨城”唯--所拥有本硕博完整教育体系的大学。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隶属于天津市人民政府管理,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举办,接受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业务指导。学校始于我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由原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原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合并组建而成。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是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学校坚持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和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坐落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杨柳青。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瞄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努力建设具有产教协同育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学贵立德,动必有道”的校训,践行“育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天津职业大学 匠心独运,厚积薄发。天津职业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全国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全国优质高职高专院校,2019年入选“双高计划”高水平院校A档建设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依托天津大学开办本科教育;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在天津医药教育中心为主框架的基础上,由医药职工大学改建,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2006年正式成立了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是天津市服务医药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职业院校,专业涵盖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领域。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原名天津商学院,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先后隶属于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音乐学院 1958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迁址北京,留下部分师生员工,在该院原址成立了天津音乐学院(初名河北音乐学院,翌年更为现名)。首任院长为著名音乐教育家、理论家缪天瑞。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院校。
天津美术学院 1959年发展为河北美术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院校。1980年正式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是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专业型高等美术院校,为我国独立设置的八所美术学院之一,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重要共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三方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
广州工商学院 学校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秉承“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弘扬“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的校训精神,发扬“博学善教 修己达人”教风和“勤学敏思 求实创新”学风,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秉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教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
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私立华联学院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000人,今年开设42个专业,并设有专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合办“相沟通”自考本科学历教育。2009 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取得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1970年停办,迁往肇庆开办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成人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成人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
广州理工学院 学校是广东省民办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全省8所)和首批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单位(全省3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是广东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全省2所),是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校地处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和水果生产基地、美丽的海滨城市——广东省茂名市,占地面积136.47万平方米(约2047亩),分官渡、西城、光华3个校区。 学校1954年创校,秉承“崇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坚持“因油而生、为油奉献”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求实献身”学校精神和“听党召唤、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原名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备案,是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筹建伊始,番禺籍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霍英东,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陈瑞球、何添、何善衡等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慷慨捐资,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肩负着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尚德惟新、求真务实、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立足水利、服务社会”为办学定位,秉承“厚德、笃学、慎思、弘技”校训精神,
广东东软学院 学校坐落于制造业重镇广东省佛山市,地处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园区,目前已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占地面积 53.87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9.89 万平方米。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文、理、艺术等较全面专业体系的高等职业院校,是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立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办学规模6000人,已于2021年9月正式开学,在校生3649人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2个校区(番禺校区和越秀校区),占地面积59.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22万平方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前身是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的广州外国语学院(1970年10月至1977年11月曾称“广东外国语学院”)和1980年12月成立的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和广州外国语学院先后分别于1994年9月和1995年1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划转广东省管理。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地处三峡腹心——万州区,共有百安校区、沙河校区、高峰校区(筹建中)三个校区,校园占地近1200亩。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安全监督管理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智能制造与工业安全学院、建筑与环境安全学院、工商管理学院6个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万余人。
重庆中医药学院 2001年重庆市中医学校整体并入重庆医科大学,组建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办学基础,充分整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全市中医药教学科研优质资源组建重庆中医药学院,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通过深度融合中澳双方三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采用个性化的联合培养模式,精心培育“一带一路”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的、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择业能力的国际化创意精英。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学校始建于1984年,原为国家民政部创办的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2001年3月升格为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2006年3月更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校现有大学城和荣昌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800亩。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文学学科为主,以语言学科专业为优势,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共有渝北空港校区、南川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867.82亩,建筑面积49.1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图书226.84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35613.31万元。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扎根巴渝大地,服务地方发展,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不断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建校于1956年,占地900余亩,位于重庆主城茶园新区,拥有广阳校区和东站校区两个校区,学生128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92万余册、电子图书46万余册。学校是重庆市唯一 一所公办全日制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学校现有大学城和南岸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计学院、财经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烹饪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出版传媒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在校学生近16000人。
重庆理工大学 首任校长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兵工界国宝”、曾任新中国首任国家计量局局长的李承干先生。学校为抗战而生、因兵工而兴,是享誉国内的“兵工七子”之一,现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也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本科高校。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2010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学校、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培育单位。
陆军军医大学 大学于2017年以第三军医大学为基础重建,校本部位于山城重庆,纳入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解放军第八医院、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形成重庆、河北石家庄、新疆呼图壁、西藏日喀则四地部署格局,占地9079亩,对外可称“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7600余人,留学生330余人,累计学生人数近31000人。现有南岸、科学城两个校区,占地近2900亩。全校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9亿元,校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于2010年3月,是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旅游高职院校。学院地处武陵山腹地重庆市黔江区,校园占地312亩,校舍面积14万余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有博士、硕士学位160余人,在籍学生4759人。
温州商学院 温州商学院是浙南闽北赣东唯一一所商科类本科院校,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央视热播剧《温州三家人》等剧组曾来校取景拍戏。学校肇始于1999年创办的温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2005年合并成立独立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谷超豪亲笔题写校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历经数次调整、搬迁、拆并,1975年获批“浙江省宁波商业学校”,1999年12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高职,筹建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5月正式更名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学校拥有本部(河东、河西、南山)、兰亭、上虞、宋六陵等校区,占地面积2493.71亩,总建筑面积76.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27.72万册,电子图书约138.57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310.52万册,数据库53个。
浙江农林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改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十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
中国计量大学 学院秉承“知物明理、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弘德敬业、求精求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博学慎思、勤学笃行”的良好学风。二十五载辛苦耕耘,学院办学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广受社会认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宁波财经学院 学校始建于2001年,2008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由原校名“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学校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浙江省旅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升格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校是国家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办学60多年来,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专业群A档)、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现有新城本部和岱山两个校区,占地约600亩,全日制在校生7250人,教职工485人,专任教师32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73%,35人入选市级及以上各类人才项目。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浙江省首届文明校园,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水利部水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浙江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为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衢州学院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1993年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师范教育沿革于1912年创建的衢州师范学校、1978年创建的衢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师范大学衢州进修部)。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浙江省台州市。学校筹建于1999年;2001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2006年,浙江省台州工业学校和浙江贸易经济学校先后成建制并入。
浙江工业大学 2013年9月起学院新生在绍兴校园就读。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十所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之一。2016年,首批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的规范设置验收。2017年,成为浙江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单位。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2017年通过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考核验收。2020年5月,受浙江省政府委托,正式挂牌成立浙江茶业学院。2020年12月,入选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是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4A等级平安校园。
杭州医学院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8年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历经浙江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研究院等,1987年更名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9年,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原杭州医学院整体合并组建新杭州医学院。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2001年10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和河北大学联合组建了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2013年2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将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设立为独立建制的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前身始建于1958年,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厚德强技”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向,坚持“中高职衔接,产学研共促,政企校共建”的办学模式。
河北农业大学 学校创建于1902年,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之一,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8年正式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国标代码:14696)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渤海西中部海岸,唐山市曹妃甸区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的国际化特色院校。
河北美术学院 学校始建于2002年,2015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通过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经批准,自2024年起,雕塑、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4个艺术类专业在省级统考合格基础上组织校考。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1999年,作为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前身的石家庄知行专修学院正式创立。2002年纳入国家统招计划并更名为石家庄外经贸职业学院。2008年,学校坚持规范管理,注重内涵建设,大力调整结构,打造财经特色,顺利通过合格评估。2011年正式更名为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2021年10月,经中央编委、省编委批准划转到河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注册地址为石家庄市槐中路417号,现有在校生7252人,教职工172人,可招生专业33个。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智慧门户平台提供在线自助建站服务。平台易用,用户使用拖拽方式、所见即所得,搭建过程轻松、零代码;具有丰富的模板体现不同行业的特征与风格;布局模块搭配样式模板,满足用户的各类样式需求;添加内容多方式,可本地添加和外接数据;持续统计分析数据,用户随时掌握网站概况。
沧州航空职业学院 我校和沧州中捷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河北建新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捷中鲨鱼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建新机务技术培训(河北)有限公司组成了河北建新集团的航空板块,助力国家通航、民航和运输航空事业的发展。
廊坊师范学院 2005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并入,组建新的廊坊师范学院。200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0年获批河北省第二批应用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校坐落于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是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协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独立学院,自2014年始,学生由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的南京工业大学和著名跨国公司——泰国正大集团通过全面战略合作的方式联合培养。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15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隶属于省教育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1978年被列入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28号,紧邻常州大学城,学生2748人,拥有8所附属幼儿园,是常州市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师资为主的公办师范院校。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坐落于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学校前身是197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创建的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划归原煤炭工业部管理,更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设立于1989年,由原国家旅游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投资兴建,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酒店业管理人才的成人教育学院。2001年,两校合并,开始少量招收和培养三年制高职学生。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历经百年风雨,秉承建校之初的“育心、育脑、育手”的“三育”理念,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创新,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农业类专业为主体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了以本部校区和茅山校区相协同,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办学格局。
连云港师范学院 2025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14年的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后历经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海州师范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原海州师范学校、连云港教育学院、连云港师范学校、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等重要发展时期,曾是“海赣沭灌”地区的最高学府,办学历史悠久,文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现坐落于常州科教城。2010年获批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获批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22年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简称“通大”,南通大学坐落于素有“江海明珠”、“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南通市,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学校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江苏省南通区、市商业职工学校”,1965年更名为“南通市商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2003年升格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2013年再次升格为省属高职院校“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是隶属于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的全日制公办高等学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2017年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主体和重庆通信学院、工程兵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是我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综合性工程大学。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江苏黄海之滨的射阳县海通镇,地处射阳日月岛旅游度假区北首,毗邻4A景区江淮第一寺息心寺和江苏沿海第一闸——射阳河闸。交通方便快捷,盐射高速、228国道、329省道均在学院附近环绕。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隶属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现有西园路校本部、相城校区和东山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设有园艺科技学院、园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7个二级学院,45个专业面向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类在校生1.2万人,教职工700余人。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在兴学育才的征程上,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因“财”而立、以“财”而兴、依“财”而强,先后荣获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地处被誉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南通市,滨江临海,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突出。校园坐落于南通市主城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商业繁华、配套完善。校园总面积600余亩,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600余人。
南通理工学院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长三角北翼,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成功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国际职教的先进经验,遵循“国际职教理念、本土创新实践、区域成果分享”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多元主体办学、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合作交流三大办学特色。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学校以新工科引领专业建设,形成理工科专业为主,满足行业、企业及其社会需求的多元专业结构。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体育与教育、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城轨与机电、财经商务、新能源电力工程七大专业集群。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11月6日的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1959年重新组建更名为云南省财经学校,2015年组建为高职专科学校。
德宏师范学院 1984年,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设立德宏州教育学院,1999年上划省管时更名为德宏教育学院。2002年,德宏教育学院和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德宏教育学院。2005年,德宏州农业学校并入德宏教育学院。2006年,德宏教育学院改制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建成首批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2013年,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特色评估;2016年,入选“2016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9年,“中泰‘一带一路’应用型泰语人才培养项目”入选第二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怒江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怒江州职教中心,学院按园林风格建设,环境优美,拥有优质的综合办学条件,教学、行政等各类用房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一所在培育兴边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门学院。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由原铁道部1958年创建,原名昆明铁路机械学校,2004年铁路“主辅分离”,学校由昆明铁路局移交昆明市人民政府。2016年升格组建全日制高职学院,201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合格评估,2020年云南省邮电学校并入。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的云南高等工矿学堂。2004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云南省机械工业学校、云南省机械技工学校合并升格为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保山学院 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保山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13年学校通过审核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首批两所“国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高校之一,2015年学校获选为云南省十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改革学校”之一,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云南省第一所独立建制的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云南科信学院自创办到现在,已培养14406万毕业生,连续八年入选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学院积极探索“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传承、职业型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产品打造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倾力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2011年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综合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给予“先行先试”的试点。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始建于1953年,201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组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筑“大专+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双证”培养模式,成为以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院校。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由特大型国有企业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一所云南省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是设立于1955年的昆钢职工业余学校,至今已有69年的职业教育历史。
云南财经大学 共占地21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比86.5%。经过70余年发展,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有机衔接,兼有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延边大学 人才兴边、科技强边、产业富边、学术戍边、文化润边的丰富实践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大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地处吉林省长春市。学校是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北国春城长春莲花山腹地,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学校集金融人才培养、金融行业培训、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一体,是吉林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服务基地和金融服务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建于1964年,时称“吉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65年更名为“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吉林中等技术学校”(简称“黄金学校”),1970年更名为“吉林冶金工业学校”,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前身是建校于1948年的吉林铁路职工学校和1958年的吉林铁路职工业余大学,1961年曾改名为吉林铁道学院,举办过本科层次教育。2005年8月,学校由行业办学移交地方办学。2006年2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学院前身萌发于1946年的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1958年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吉林艺术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成为吉林省首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的院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建设高校。
长春科技学院 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有7个学院,共设置4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余人。
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 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具有颁发国家承认高等学历证书和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截止到目前,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所,以“数字科技”命名,专注培养数智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
吉林农业大学 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99所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首批100所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学院是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吉林省“双高建设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个高水平专业群),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是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长春建筑学院 2017年12月,被确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1月,获评“吉林省十佳口碑高校”;2019年3月,入选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2019年9月,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0-2023年连续四年获评吉林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2024年荣居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1类)第十五名、全国前二十强。
吉林师范大学 1973年11月,四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四平师范学院。2002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四平师范学院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学校题词:“为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学校于1999年底开始筹建,2000年4月被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吉林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当年秋季首批新生入学。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在不断探索的办学实践中,博达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
西南石油大学 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选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现占地654亩,教职工859人,高级职称占比34.05%、硕博占比64.95%,办学规模17000余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秉承“以德润身、技臻至善”校训,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全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川北医学院 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4年成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获批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衔接贯通、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着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综合实力稳居四川民办高职院校前列”的职业学校而不懈奋斗。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六十多年来,学校秉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面向邮电,服务社会;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背靠行业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着力提升办学活力,探索形成了“邮电高职四川模式”。坚持“服务驱动”理念,探索形成了“政府举办、企业主管、行业支持、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处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四川省眉山市,距省会成都6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均50公里,成眉间动车公交化运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学校坐落于岷江之滨、眉山岷江二桥桥头,校区依山傍水、周围公园环绕,校园环境幽美,是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建于2003年,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教职工700余人。设有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医护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国际商贸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库内奥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棋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1个二级学院。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川影位于“天府之国”成都,设有金牛和安仁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绿意盎然,被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政府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30多年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影视传媒人才。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警察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公安厅与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共同管理的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省属公安院校最早开展警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一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60余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强技 行健精艺”校训,弘扬“负重自强 永争一流”精神,发扬“产教融合”优良办学传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累计培养各类建设人才8万余名,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为四川乃至全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 2001 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 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近2000亩,在籍学生4700余人,教职员工179人。学院设有水利工程系、风景园林系、葡萄酒工程技术系、园艺工程系、环境与资源工程系5个教学部门。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吴忠师范学校、吴忠职工中专、吴忠职教中心三校合并为吴忠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更名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迁入现址。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37人,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共同体成员单位,全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重点单位,自治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自治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星海湖畔,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37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6%,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宁夏理工学院 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石嘴山联合职业大学、宁夏石嘴山职工大学、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被列入区市两级政府共建单位,201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高校,2018年被自治区确定为“互联网+教育”试点学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更为现名。73年的办学历程,学院积淀形成了“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训精神。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安徽省教育厅。前身是创立于1950年的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工商处干部轮训班,1959年成立安徽省合肥商业学校,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20年起先后与安徽财经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开展专升本人才联合培养。
合肥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创办伊始即实行本科招生;1985年,安徽省政府和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共建协议,成为中德共建的示范性应用科学大学;2002年,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蚌埠医科大学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行业特色高校培育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全国十所),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安徽工程大学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办学始于1935年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学校始建于1984年4月,历经安徽省审计干部培训班、安徽省审计干部学校、安徽审计学校等办学阶段;2000年9月,与安徽大学联合办学招收专科班,开始专科教育;2004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全日制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单位、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创业示范点、高职扩招标杆校、就业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和节水型高校、文明单位。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学校是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威海职业学院 2004年5月,与威海市技术学院合并,实行一个学校两块牌子。学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办学质量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位于德州市天衢新区(崇德八大道5939号),距离德州东站仅1500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现占地1500亩,建筑物面积36万余平方米,办学规模暂定12000人,办学条件按照本科院校办学标准设计。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济南纺织工业学校、济南市建筑工程学校、济南市财经学校、济南市公用事业学校、济南交通技师学院五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已走过60余年的办学历程。
齐鲁工业大学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7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持“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校训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学院现实行“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占地8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70多项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
日照康养职业学院 日照康养职业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02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522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优雅的校园依山傍海、环境宜人,阳光海岸绿意深浓、山川海色交叠辉映,这是日照市离海最近的一所高校,也是广大学子奔赴“诗与远方”的殿堂。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更名为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前身为1954年建立的山东省卫生干部学校,1958年更名为山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1989年复建山东省卫生学校,2005年并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菏泽职业学院 学校成立以来,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努力建设鲁苏豫皖交界地区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德技并修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学校坐落于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占地751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拥有烹饪、西餐、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幼儿教育等现代化专业实验、实训室136个,各类教学和实训设备总价值1.7亿元,可满足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产品研发等需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发展战略,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建设“双高”院校目标迈进。
潍坊学院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2000年由潍坊高等专科学校与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的有关教育资源组建而成,先后入选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 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简称数科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A股上市公司传智教育(股票代码003032)投资举办的全日制统招高等学院,也是山西省、大同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工程建设高校。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恪守“厚德精技 励学笃行”校训,坚持职业教育属性、特色和定位,紧紧围绕教育部“一体两翼十一项重点任务”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浓厚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
晋中信息学院 学校以信息科技为特色,文、理、工、农、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转设更名为晋中信息学院,是山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和培训中心一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贯通的电力职业院校,是山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山西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学校创建于1974年9月,1980年1月改制为临汾地区行政干部学校,1986年5月改建为山西省行政管理学校,2003年11月升格为山西管理职业学院。2021年1月由省人社厅划转至省教育厅管理。建校近5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4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山西省水利学校和山西省水利职工大学合并组建,2020年7月原山西省水利技工学校并入。学院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668人,成人专科575人。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8万余人。
广西师范大学 拥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5人次,其中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人选31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74人次。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长治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接受山西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的一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治农业学校、1959年成立的晋东南工业学校和晋东南煤矿学校、1982年成立的长治职工大学,四校于2000年9月合并,正式更名为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运城学院 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校园”“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山西省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依托吕梁产业发展,秉承吕梁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吕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警察学院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山西省公安学校,1981年组建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教育部批准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普通高校,更名为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始建于1978年8月,前身为山西省财贸学校。1993年10月获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1994年11月获评为国内贸易部系统重点中专,2000年5月获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2年4月升格为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7月获评为山西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办学四十年来,既享受过煤炭黄金十年的乘风破浪,也感受过煤炭两次低潮的痛苦挣扎,但凭借着对煤炭的坚持与执着,我们始终立足煤、依靠煤、发展煤。根据2018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全国排名597名,位列山西第十。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2020年3月将原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原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等九家单位改革重组成立的一所新学院。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是全省唯一的高等职业艺术院校。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挂靠山西大同大学,更名为“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2008年,省政府批准筹建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是大同市政府所属高职院校。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获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获评广西特色高校,2014年成为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单位,2022年获得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验收“优秀”等次,2023年入选广西新一轮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原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风景秀丽的邕江之滨、相思湖畔,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是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设立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之一、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有着“工业城市中山水美,山水城市中工业强”美誉的广西工业重镇柳州。
广西警察学院 学校前身为1950年1月成立的中共广西省委社会部政训队,历经广西省公安学校、广西公安干部学校、广西政法公安学校、广西政法干部学校、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和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等发展阶段,2003年改制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升格为广西警察学院,2018年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广西警察学院。
北海职业学院 北海职业学院坐落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美丽的滨海城市北海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于2003年8月8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1月的北海市师范学校,至今已有47年的办学历史。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办学底蕴深厚,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西交通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多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被誉为“广西交通人才的摇篮”。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1928年成立于广西梧州,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是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蔡元培并称“北蔡南马”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李四光、陈望道、李达、陈寅恪、梁漱溟、王力等一大批名家大师曾在这里任教。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于2020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一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管理,广西教育厅业务指导的广西唯一一所专门面向物流行业培养相关高技能人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学校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秉承“博学、厚德、创新、感恩”的校训精神,把“为了学生的职业和人生幸福而奋斗”作为使命,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广西中医药大学 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业务上接受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和管理,是目前广西唯一的国家公办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广西省立医院护士助产学校,至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共为社会培养了近13万名优秀医药卫生类人才。
右江民族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坐落于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英雄城市——百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两国三省”交界地区(两国即中国、越南,三省即广西、云南、贵州)最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2020年6月18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见证下,广西民族大学与吉利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共同推动相思湖学院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学校。2023年10月,教育部同意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举办者变更为“广西民族大学、吉利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外贸半工半读学校,1978年命名为广西对外贸易学校,1984年更名为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并更名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全国著名侨乡、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玉林市。目前,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有61个普通本科专业。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另一办学基础是1978年9月成立的广西黎塘粮食技工学校,该校1978年12月更名为广西粮食技工学校,1994年1月更名为广西经济贸易技工学校。2004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将广西经济贸易技工学校并入广西贸易经济学校的基础上,设立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贺州学院 1943年,学校前身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在抗日图存、育人救国的时代洪流中诞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贺州学院。2013年、2019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特色高校、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国家职教示范集团)、自治区文明校园、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广西科普教育基地、广西自然教育基地。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建于1956年,获得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广西新一轮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A类学校、自治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等称号,享有“广西水电黄埔军校”“水电人才摇篮”等美誉。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是一所以培养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服务型技能人才为特色的自治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中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在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前列。学校秉承“明德自强,和而不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2010年建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获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2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西省唯一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公室,是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学校红色文化宣讲基地、江西省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江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创建于1978年,坐落在南昌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邻美丽的艾溪湖,是经教育部、人社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公办中专学校和国家重点公办技师学院,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宜春学院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厚德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学校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恢复本科办学,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2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南昌工程学院更名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政府直属,江西省教育厅代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学校地处的江西省赣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宜居宜学。
南昌理工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二本)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江西省英雄城市——南昌,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立足江西,面向全球,着眼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关注社会人才需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学校九龙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59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赣新校区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共青城市大学城,占地2560亩,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目前一期1840亩土地,已建成26万余平方米校舍,已全面投入使用。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2016年12月,学校改革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10月,学校整体移交抚州市管理。学校招生仍列入南昌大学招生总计划内,录取的学生均纳入南昌大学的学籍管理,统一在南昌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管理的模式下进行培养。
南昌交通学院 ,学校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等多个专业领域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经江西省纺织工业职工大学、江西省国防工业职工大学、南昌无线电工业学校合并成立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首批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2005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鹰潭卫生职业学院 学院致力于打造“三香”校园(医香、药香、书香)文化品牌。立足鹰潭,面向江西,辐射“长三角”,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充实内涵,打造品牌,面向医护,对接产业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技兼修医药卫生类人才。
九江学院校 学校2002 年由原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九江教育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1年创办的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2008 年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首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前身为部属全国重点中专学校江西省电力学校和国家先进成人大专院校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2年更名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院与江西电力技师学院、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南昌分校、中共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实行五位一体、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学院溯源于1985年创办的江西省印刷学校,曾更名为江西省出版学校、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2008年升格为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更名为江西传媒职业学院,2015年12月与江西广播电影电视学校重组合并建校,挂设江西省传媒高级技工学校牌子。
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 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是江西省重点关注的“中国药都”振兴工程项目。学院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中国药都)。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具备统招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坚持“提高质量谋发展,深化改革出动力,突出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秉承“明德 达理 尚学 精工”的校训,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5月市政府在整合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更名为厦门开放大学)、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三校基础上组建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07年3月,厦门市城市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整体并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传承“敬业、吃苦、务实、进取”的“天麟”精神,秉承“明思笃行、业精德厚”校训,坚持“以技载道、树木树人”办学理念,在主动对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态势。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升格改名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开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新篇章。2011年教育部批准同意更名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2010年7月,学校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2012年,学校获评“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榜首。
闽南科技学院 学校董事会成员为菲律宾著名爱国华侨,情系桑梓,捐资办学、乐育英才,现任董事长为菲律宾著名华侨林国端先生,法人代表为前董事长夫人戴林亚燕女士,名誉校长为中国科学院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理事长陈兰荪教授,现任校长为袁自煌研究员。
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作为集美大学来华留学生专班学历生和非学历语言生归口管理单位,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福建省政府奖学金和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的有利条件,以完善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广纳优秀国际生源,至今已培养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数千名
福建江夏学院 学校先后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5A级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文明校园、五一劳动奖状、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坚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非营利的办学初衷,坚持“扎根晋江、服务泉州、面向福建”,以“忠诚、勤奋、创新、奉献”为校训,以“产业伙伴型大学”“创业者的摇篮”为办学目标,培养“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具备“一宽三强
福州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 1700 余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学校校舍功能齐全,教室、实训室、图书馆、行政用房、活动场地等结构合理。学校适用图书 70 余万册;学校自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 亿元,总资产已达 12 亿元。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 由固始县政府投入17亿元建成投入使用,是河南省电子与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专用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坐落于中原侨乡固始,固始,境内有火车站,高速、国道穿城而过,有发往全省各地市班车,交通便利。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 学校创办于2020年3月,是一所融理工、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秉承“学思践悟、勤致笃耕”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学校始建于1981年,前身是周口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河南省唯一一所民办非营利性本科层次职业大学。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信阳,面向河南,辐射全国,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法规治校”办学理念,以智能制造为主,电子信息及工业互联网等多专业协调发展,打造工科特色,努力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河南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教育厅首批应用型本科教育试点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 2023年9月,学院开设现代农业技术、宠物医疗技术、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在校生785人。2024年新增食品智能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电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等8个专业,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航空类高等职业院校。2023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省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省现代学徒制示范点立项建设单位、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周口文理职业学院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00余人,中高级以上职称152人,双师型教师106人。每个专业均聘请了在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科技学院,设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工商管理、财经、艺术、马克思、航空9个二级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音乐、体育、外语、国标舞6个系,基础教学1个公共教学部。开设专业66个,其中本科36个,专科30个。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学校多校区办学,主校区位于洛阳市伊滨区玉泉街299号,占地面积约40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老城校区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治安南街8号,占地面积113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及实训室建设完备。
周口理工职业学院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周口市临港开发区和周口市淮阳区,校园占地面积27.62万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现开设有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等22个专业。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加挂“安阳广播电视大学”和“安阳市公共实训中心”牌子,下辖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办学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院校。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校本部教职员工648人,其中专任教师58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66人,教授29人。设置新闻传媒、戏曲、音乐、美术、戏剧、影视艺术、文化传播、艺术设计、舞蹈等9个二级学院34个专业(含方向),在校全日制学生一万多名。
三亚护理职业学院 三亚护理职业学院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民办非营利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实施开放式办学,广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华盛顿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菲律宾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不断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和“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服务国家战略、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4+3+3”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职业领域需求,坚持“三全育人”“德技并修”“五育并举”,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娴熟,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亚学院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三亚学院前瞻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岛”的壮阔发展前景,共享海南健康岛、安全岛的环境生态优势,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动引领教育改革创新,数字赋能高质量育人持续向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出更多高层次智力成果、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而不懈努力。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海南省“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殷殷嘱托“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坐落在海口市国兴大道海南省文化体育公园附近,位于海南省政治文化中心,毗邻中共海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协、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歌舞剧院,文化气息浓厚,周边可利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海口经济学院 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条件环境)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两个转型”(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创业型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学校前身为2003年创办的海南迈拓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申请更名为海南万和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4月,教育部批准海南万和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海南工商职业学院”。2012年,唐捷先生全资受让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并出任学校董事长。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2009年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9年至2022年十一次被评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09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列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学院列入海南省单独招生高职院校。
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立德至善,崇技至精”的校训,以培养数智时代“亿万家庭的健康守门人”为己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医学人工智能专业学院,建设“数智医教”特色显著,开放式、智慧型、国际化的健康管理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创建于1947年,坐落于中国首个滨海卫星发射基地——文昌市,是公办全日制外语类高等职业院校,是海南省外语语种最多(18种)、外语专业最齐的高校,是海南省“双高”(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校。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诞生于“健康中国”的新时代,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立高等职业院校,是海南省唯一的公办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地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心,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省会城市——椰城海口,拥有秀华、椰海两个校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学校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也是琼中琼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通过教育部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荣获第二届“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奖”;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三年荣登“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学校拥有中国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维修、危险品运输、航空安全员、无限航区船员等培训资质30余项。学校担任4个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个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1个委员单位;牵头成立2个职教集团、2个研究所;2022年被评为海南省“双高”学校。
琼台师范学院 学校现有桂林洋、府城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67亩,府城校区位于古城府城,校园环境静雅,绿树青瓦,书院气息浓郁,尽得千年琼州府之人文底蕴;桂林洋校区踞自贸港江东新区,毗邻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傍依美兰国际机场,既拥省会都市之繁华,又享世界级湿地之静美。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官方网站,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1983年,座落在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以工学为主,涵盖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多学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隶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全省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被批准为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建筑工程职业教育品牌院校、湖北省优质专科高职学校,2021年成功立项建设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类)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1998年合并湖北省电业技工学校。2002年升格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以学校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培训中心。目前学校实行“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管理模式。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 学校地处“中国光谷”腹地,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一一汤逊湖之滨、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之畔,周边有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七一九研究所等多所教育科研场所,腾讯武汉研发中心等高新企业,藏龙博物馆等人文设施,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人文优势。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2002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2)59号文批复正式更名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校,主要承担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教育。
武汉东湖学院 2012年成为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2014年入选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发起成立了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2018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5年5月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武汉轻工大学 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96万余册,数据库53种,电子图书234万余册,电子期刊50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汉口学院 汉口学院前身是2000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201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申报,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汉口学院,是全国首批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的17所高校之一,并于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平安校园;是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学生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绿化管理先进高校。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学校位于武汉市卫星城市、汉孝子董永故里——孝感市城区,与武汉市相距45公里,距天河机场30公里。京广、汉渝铁路,107、316国道、京珠和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孝感市、孝汉城际列车直通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历经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两个发展阶段,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现为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国家汉办设立在湖南的“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孔子学院)中方承办院校、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被誉为“广电湘军”的摇篮。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举办高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具有90年办学历史,占地面积1018亩,拥有2万余名在校生,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34年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年设立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开设23个全日制专科专业,基本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涵盖生态环境保护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群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格局,是全国环境保护类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高职院校。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创建于1975年,1991年整体从怀化搬迁到长沙,1999年和电子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是长沙市政府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湖南省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学院依托湘潭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共享湘潭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和学科优势。学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学校坚守医疗战线,几经蝉变,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省医药学校、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先后加入,游子归家,携手奋进,走出了一条由小大到、由弱到强的职教奋进之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同。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高校党建示范院校”等荣誉。
兰州工商学院 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第一批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2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5月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管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兰州工商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学校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是甘肃省属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院校,服务区域立足甘肃,面向周边民族地区,辐射全国。学校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自2002年起,酒钢公司职工培训中心、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甘肃冶金技师学院)等机构合属办公,目前实行“多块牌子、一套班子、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先后荣获全国“雷锋精神种子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农工商贸旅”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黄河之滨兰州市城关区,建有段家滩校区、和平校区、新区校区3个校区,校园面积1515亩。其中农业实训基地1000亩。
甘肃政法大学 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院校、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院校、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全国“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成员、甘肃高校法学教育联盟会长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坐落于毕节市金海湖职教城,毗邻高铁站、机场、高速出口,交通便利。学校是东西部协作广州大学帮扶学校,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赢未来:职业教育提升项目”试点学校,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试点学校。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学院荣膺了贵州省民政厅“4A级社会组织”、教育部1+X证书试点学校、国家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社科联、省教育厅“学术先锋号”、黔南州“文明单位”、黔南州“平安校园”创建先进集体,贵州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4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专科学校。学校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以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为辅,同时举办非学历教育。2015年5月,学校正式建立党委。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质量立校、特色优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十余万技术技能人才,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贵州交通人才的摇篮”,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职业院校第一梯队。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是华人商界领袖、台湾爱国企业家王雪红陈文琦夫妇捐资举办的一所非营利性公益慈善大学,中国工程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担任名誉校长。学校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内统一招生,教育部颁发高职(专科)文凭。学校地处贵州省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距贵阳市区和龙洞堡国际机场约40分钟车程。全校园免费无线网络wifi覆盖,设施设备齐全,常年有来自欧美等地区30余名志愿者外籍教师,是贵州省国际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花园式高校。2015年2月获得贵州省唯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院校”,成为贵州省政府重点支持的职业学院。学校目前在校生5060人,80.8%的学生来自贵州农村,始终坚持“公益兴学,教育扶贫”的办学宗旨,以“诚信、爱心、高尚”为校训。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模式下,以“创新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与产业扶贫”为目标,开设了20余个社会热门、市场紧缺型专业。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了“校企深度合作”,分别与百度公司、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Marriot)、HTC公司、用友公司、梦动科技、课工厂、多彩贵州农业生态公司、北京唐人坊公司等企业合作,派出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对实习合格学生100%就业推荐。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获“优秀”等次;2021年获批为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贵州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23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特等奖。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服务于贵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致力于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强求知、力行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促进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高水平职业大学,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平均就业率在96%以上。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秉承“尚信笃行 德高技精”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根植商贸、AI赋能、跨界融合、创新发展、行业领先”的办学定位,聚焦贵州大数据经济化、互联网经济商务化,培养电子商务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累计培养10万余名“贵商”人才,成为我省商贸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传承红⾊“三线”精神,为党育⼈、为国育才,以办⼈⺠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结构,把学⽣综合素质提升、操作技能培养放在⾸位,致⼒培养“职业能⼒强、综合素质⾼、⼈才质量优”的⾼素质技术技能⼈才。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始建于1973年的贵州无线电技工学校,1974年更名为贵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原第四机械工业部、原电子工业部。2000年,与贵州省电子工业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普通高职院校。
昆仑学院 学院依托青海大学办学,共享青海大学的师资、实验室等教育教学资源。学院秉承青海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和“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青大、规范办学、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青海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首批“省级平安示范校园”2021年教育部第一次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高职组导游服务)设在青海,学校成为青海省第一个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并连续成功举办2届,2021年学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青海民族大学 学校前后三次迁址、五度更名,期间为青海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干部,为新疆、西藏的民主改革事业支援输送了一批民族干部,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民族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成为青海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杏林学院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继承发扬“勤奋务实”的优良校风,坚持“两优、两重、一适应”办学思路,突出中医药办学特色,因材施教,办学效果显著。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七十七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高职办学之路,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特别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学校200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锦州商务职业学院,201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学院,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软)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2012年3月)备案、以工科为主的全日制民办高职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首批省级示范软件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软件学院。学院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路53号。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学院是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型本科层次高等院校。目前设有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6个分院,3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8月,原辽宁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学院;2003年2月,原辽宁省物资学校、辽宁省工业经济学校并入学院;2006年12月,辽宁省冶金干部学校、辽宁省轻工业干部培训班、辽宁省建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并入学院。
辽宁何氏医学院 学校以“梦想、感恩、学问、坚毅、结果”为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发挥“医、教、研、产”一体化平台优势,培养具备理性思维、独立人格、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民族复兴人。目前在校学生覆盖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陕西省铜川师范学校、铜川市职工卫校、铜川教育学院、铜川电大四校合并组建,是铜川市人民政府直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9月正式挂牌运行,办学规模1万余人。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示范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的“同州实业中学堂”,学院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陕西省高职双一流专业建设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省域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是渭南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学校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贺龙元帅1948年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人民艺术学校”,1949年随军西渡黄河迁至西安,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1950年由部队划归地方改名为“西北艺术学院”;之后历经“西北艺术专科学校”“西安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艺术学院”的变迁,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
陕西科技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迁西安市。
陕西理工大学 为解决陕南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急需人才,汉中大学成立,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65年,适应三线建设战略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设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离后,在原址建立陕西工学院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目标致力于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人民满意的本科大学。张明同志任理事长、校长,吴介军同志任党委书记。
西藏藏医药大学 教育部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单位和藏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是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藏医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 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业务指导、阿勒泰地区行署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2019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立,2019年5月通过国家教育部备案,同年9月招收首届学生。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首批“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新疆唯一入选的职业院校),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新疆唯一一所"定向培养军士生”的院校,兵团“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已获教育部批复为兵团拟建的两所本科职业院校之一。
新疆师范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秉承“博学笃行,为人师表”的校训,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新疆成立的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是新疆目前高职层次办学历史最长、现代服务业专业门类最齐全的乌鲁木齐市属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业务受自治区教育厅指导。
石河子大学 学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和“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成为教育戍边、科技强边、文化固边的重要力量。
新疆理工职业大学 学校是以工科为主,以纺织服装、能源电力为特色,工、农、经、管、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职业本科大学。现有智能制造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学院6个院(部)。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博州党委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发展产业、招人引才、促进就业的实际,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快速发展。
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5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此成为一所集高职、五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全日制高职院校,直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管理。
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9月开始招收国家统招高职学生。学院曾先后被中共天山区委、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中国青年报社、国家教育部、民政部评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示范助学组织”“全国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
和田职业技术学院 自建院始,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玉汝于成、德技双馨”的校训精神,围绕“服务产业精准发展、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突出应用高质量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和田、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明确了为推动和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使命。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1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新疆建筑职工大学、新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新疆城市建设学校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一所集中高职学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认定、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下设兵团第三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第二师铁门关市开放大学、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第二师分校。
新疆科技学院官方 学校坚持“特色、开放、包容、求实、创新”办学理念,紧贴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着力打造财经类、工科类、医学类“三大主干学科专业集群”,深化“优文科、扩工科、兴医科”建设,形成“工管结合、医管结合、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学科专业布局。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乌鲁木齐石油学校。建校69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厚德、崇能、唯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已培养6万余名扎根边疆、服务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疆石油石化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大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工作要求,定下高校“立德树人”的发展基调。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多次强调文化的重要价值,为高校的文化育人指明了方向。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整体以一心两轴五片区为理念规划建设,即以图书馆为中心,南北走 向的校园文化主轴,东西走向的文化次轴线,由公共设施组团、行政办公组团、教学实训组团、生活组团、滨水景观区等组成的5大功能区。
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了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身心、专门知识、扎根边疆的基础教育教师和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理念:学院大力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国中铁精神,发挥企校相生相伴、共生共长的办学优势,立足“两铁一路”,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服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及产业高端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实施“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黑河学院 66年来,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笃学、励志、求真”校训,传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创新发展、育人戍疆”办学精神,坚持“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理念,已建设成为黑龙江北部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佳木斯大学 城市交通四通八达,航班联结国内各主要城市,高铁是哈佳、牡佳和佳鹤的交汇点。佳木斯市辖区位于三江平原,这里拥有世界三大湿地之一的三江湿地、享誉中外的黑瞎子岛和独具特色的赫哲风情,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成为齐齐哈尔市第一所市属本科大学。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华夏东极、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一所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闻名全国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2001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步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行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2022年两次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齐齐哈尔医学院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学院不仅荣获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大思政课”(抗疫精神)实践教学基地、黑龙江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殊荣,还承担着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医学教育管理中心等重要职责。
佳木斯职业学院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学院、交通学院、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焊接技术系、艺术系、管理系、农业系、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培训学院、环通驾驶员培训学校和集贤分校等13个院、系及分校。开设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焊接技术、交通运输、管理、教育、艺术、农业等九大专业体系50余个专业。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2013年成为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2014年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8和2022年连续进入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目前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辅。现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助产、中药学、针灸推拿、中医学、中医康复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营养、健康管理15个专业。
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学院下设黑龙江体育运动创伤康复医院、哈尔滨市全民健身中心等机构,同时承担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黑龙江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负责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体育类、康复技术类技能考试及全国体育单招考试冬季项目(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组考工作,是全国首家以冰雪体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学院坚持“修天地技能 塑绿色品格”的核心理念,秉持“品德立心 知识立身 技能立业”的校训,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具有崇高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化职业技能人才。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 大”以来,全区各高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我院也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并对教学过程管理主要环节的目标进行量化和年度考核,切实落实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初步建立了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赤峰学院 2016年,被确立为全区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同时被列入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2024年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学院秉承“勤学、求精、诚信、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于2010年组建了自治区首家职教集团——内蒙古商贸职教集团,现有理事单位188家,总体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深度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创建于1951年,学校始为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开启内蒙古工程教育先河。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开启本科办学新篇章。1983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学院题写校名。学院现有畜牧兽医、农林、乡村建设与水利工程、健康管理、现代服务与管理、信息工程、基础教育与文化艺术七大专业群,开设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水利工程、护理、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动漫制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30余个招生专业,现有学生7000余人。
内蒙古艺术学院 学校于1994年开展本科生教育,2004年开展研究生教育,2019年被确认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被列入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23年入选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德高艺美,智圆行方”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事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校园”和“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2007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组建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设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资源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和基础部、思政部9个教学系部及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呼伦贝尔学院 学校始建于1958年成立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乌盟财贸粮食学校、乌盟农牧学校和始建于1979年的乌盟工业学校3所全日制中专学校。2004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澳门理工大学 2022年3月1日更名为澳门理工大学,以“普专兼擅,中西融通”为校训,秉持“扎根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争创一流”的理念,以“教学标准国际化、科研工作规范化、校园设施电子化、行政工作法治化”为治校标准,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追求国际上的卓越,为国家及澳门贡献力量。
澳門城市大學 大學精煉人文、藝術、商學、金融、新工科及社會科學學科特色,堅持走都會大學的辦學道路,融入城市生活。秉持“服務澳門、融入灣區”的社會責任與辦學使命,遵循“明德、博學、尚行” 的校訓精神,在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培養澳門和區域所需的應用型、實務型人才,持續為城市及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香港城市大学 大学恪守「敬业乐群」之校训,致力提供专业教育及从事应用研究,每年为约25,000名学生提供超过180项不同层次及专业的优质本科及研究学位课程。建校至今,城大已建立了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为尊重学术自由、重视学术成就、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
香港浸会学院 时至今日,浸大共设有八个学院,开办学士、副学士及高级文凭课程,以及修课式和研究式的硕士与博士课程。浸大对教学和研究同样重视,并鼓励教职员和学生服务社会。浸大以全人教育为办学理念,现为亚洲最优秀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
香港珠海學院 2004年七月,本校按香港专上学院条例,成功增办珠海学院,开办本地认可之两项副学士学位及七项学士学位经评审课程,并于同年十月获特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颁授学位,朝向私立大学之途,迈向一步,为本地的高等教育,开创新页。
香港都会大学 为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等教育政策,香港都会大学于 2001 年招收全日制学生,与其他受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一样,本校开办的课程涵盖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程度,以英文教学为主,所有颁授学位均获国家教育部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