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2年,响应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应运而生。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招生电话:010-82323688,010-82323788
电子邮箱:zhsh@cugb.edu.cn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传承“地质报国”红色基因,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在不同历史时期,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和战略需求变化,接续奋斗在服务国家地质教育和地质科技事业的第一线。学校始终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践行“听党话、爱祖国、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优秀人才,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47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以及一大批“献身地质、找矿立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路先锋、“投身西部、服务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
学校现由教育部与自然资源部共建,北京校区坐落于名校荟萃的海淀区学院路,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教育学府,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1986年成为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高校,2006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共设有16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含方向),54个招生专业。建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持续领先。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学科领域进入前1‰,地球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前1‱,位列全球第7。
学校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816人、硕士研究生6623人、博士研究生2577人、留学生242人。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35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燕山书院、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地质类工科求真实验班、创新实验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在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河北平泉等建有学生野外实习基地,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成11个跨国(境)野外联合实习基地。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努力汇聚战略科学家,大力造就科技领军人才,着力培育教学名师,全力支持青年人才,强力打造管理与服务人才。现有教职工1856人,专任教师1095人,其中教授361人、副教授480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82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84人,校外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117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3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
学校作为国内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聚焦深地、深海、深空、极地等科技前沿开展攻关,在青藏高原地质演化、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超深钻探和极地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23年,学校主导的我国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获批国务院立项,获批教育部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拥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地质微生物与环境、深部探测与成像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技平台等46个。近十年,牵头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千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60项。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与质量持续增长,年均标志性学术成果逾百篇,多篇学术成果在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在海南建设国际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阿伯丁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水平院校、研究机构建立深入交流合作关系。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项,执行国家级引智项目98项。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入选“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高校。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时数字地球与矿产资源教席。在纳米比亚大学建有孔子学院。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与内蒙古自治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自然文化研究院、美丽中国研究中心,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地大方案。成立海南研究院、郑州研究院,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牵头组建资源环境帮扶联盟,助力青海化隆县成功脱贫摘帽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面向未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1361”工作方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朝着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阔步前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评估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6日 下午4:5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2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萌发于民族觉醒之时,诞生于国家奋发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之中。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航天报国,再到服务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学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培养一流人才,打造国之重器,始终奋进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前列

北京邮电大学
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行列,是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十三五”时期,学校确立了“一流工科、优势理科、特色文管、精品艺术”的学科建设方针,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