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于1955年9月10日正式成立。周总理为我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首任院长。
招生电话:010-68354353
电子邮箱:zhshb@cfau.edu.cn
我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以及唐家璇、戴秉国、李肇星、杨洁篪、王毅等历任外交部主要领导曾多次来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我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际,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我院题词、发贺信,对我院寄予殷切期望。201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我院亲笔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外交”职责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目标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改革,努力培育“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敢斗善斗、纪律严明”的新时代中国外交外事人才。
我院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业务能力的提升,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外交外事工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我院采取“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制, 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我院设有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亚洲研究所(国家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大教学单位,还有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法研究所等近40个研究中心。
我院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79年获批国际关系、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政治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外交学、英语、翻译、法语、法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也是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法语和法学专业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下设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下设二级学科硕士点20个,以及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12个本科专业。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以及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均设在外交学院。
我院与国(境)外73个国家(地区)的182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013年1月,外交学院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建校70年来,我院本着服务中国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线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近600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的毕业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外交部党委的关怀下,为提升我校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2012年9月,在我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校区基础之上,沙河校区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新校园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现代、校园环境赏心悦目,体现了外交学院开放、包容、理性、充满人文关爱的特色办学理念。
2012年9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校园,出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铜像揭幕仪式,发表重要讲话,对我院提出期望:“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两部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我院的支持力度。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外交学院入选首批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
2025年1月2日,经党中央批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在外交学院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辞。研究中心旨在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国际传播,组建优势力量,产出标志性成果,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院将积极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继往开来,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奋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数据评估
关于外交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外交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7日 上午9:5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是一所以外语为主体、旅游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怀柔分院,2002年更名为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1年被确定为北京市示范性高职院校。今年,学院也迎来建院40周年的重要时刻。

北京邮电大学
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北京城市学院
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恪守为民办学、靠民兴学的公益宗旨,秉持“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全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学校坚持以服务城市发展之“急需”与“必须”为目标,坚持应用型、都市性、开放式的特色,

北京电影学院
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5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BIT)成立于2008年,是学校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窗口之一,负责组织开展计划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配合专业学院开展计划内联合培养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学院是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核心学校,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