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福建农林大学官方网址:https://zsb.fafu.edu.cn/ https://www.fafu.edu.cn/
招生电话:0591-83789216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开创了福建农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福建省立农学院是我国南方最早独立建制的高等农林院校之一。1952年,两大文脉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1958年秋,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10月,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擘画、亲力推动下,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习近平同志亲临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大会,亲授校牌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期望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规模、质量、办学水平、整体实力和办学效益上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20多年来,学校秉承“研究农业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的办学传统,弘扬“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牢记嘱托,扎根八闽,深耕三农,接续奋斗,在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高效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由单科性大学迈向多科性大学、由地方省属高校迈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地方农林院校内涵式跨越发展的新路。
学科特色鲜明。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个门类。学校坚持学科、人才、平台基地、国际化和数字化“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构建以农林学科为主体,特色工科和人文社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布局,形成了农林科学和生命科学优势突出,农工、农理、农文、农医融合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植物保护、林学等农林主干学科和生物学基础学科发展优势显著,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学校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居全国“双非”农林高校首位。近年来,学校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等新兴交叉领域,新增农业人工智能等8个目录外自设二级学科和农林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等5个交叉学科。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设有23个二级学院,在校生3.7万人,其中本科生2.6万余人、研究生1.1万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4个,其中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近年来,学校扎实推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赋能新农科建设,组建了未来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海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和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7个新型学院,新增智慧农业等14个“四新”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成300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七次捧得“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优胜杯”,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坚持以“实干家育人文化”引领人才培养,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高素质农林人才。办学8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0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学校毕业生扎根八闽大地,遍布海内外,多数已经成为基层单位的领导者和涉农行业的中坚力量,以优秀综合素质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百人引进和百人攀登“双百计划”,积极打造农林领域的人才高地。现有全职在岗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47人(933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84人(165人次),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3人、国家杰青11人、万人计划18人、国家优青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3支。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八闽楷模”等先进典型。
科研成果斐然。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在植物病毒、作物基因组、水稻、甘蔗、杉木、茶叶、兰花、蜜蜂、食用菌、大黄鱼等基础研究和菌草、农林生物安全、生态治理、生物质利用、海洋食品加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应用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具有领先优势。建有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45个部级创新平台。高起点建设“人才特区”海峡联合研究院,下设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根系生物学、植物免疫、合成生物学、遗传改良、农业人工智能、农林大数据九大研究中心,建成39个科研团队,建设发展成效显著,被《光明日报》誉为校园“硅谷”。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居福建省高校和国内农林高校前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三大科技奖35项。在农林作物基因组研究领域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破译甘蔗、龙眼、菠萝、四倍体花生栽培种、兰花、睡莲、闽楠、斑茅、番木瓜、福州单瓣茉莉与双瓣茉莉、六倍体麻竹等基因组。在植物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沿,以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18篇高水平研究成果。
服务贡献突出。学校是菌草技术发明单位,菌草技术已推广到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福建省乃至我国农业科技对外援助的一张重要名片,为服务世界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亲致贺信,充分肯定我校菌草工作成效。学校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模式,以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链为特色,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1个产业研究院、10个县域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全省53个县建立75家科技小院,有力支撑福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学校选育出的甘蔗、黄麻、杉木、甘薯、花生、茶叶、蔬菜、花卉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主要产区。学校主导制定乌龙茶和白茶2项国际标准,是我国茶叶产品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大突破。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近5年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500多人、科技特派员团队600多支,位居全省高校首位。承担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累计培育学员1000多名。对口帮扶和服务脱贫攻坚树立品牌,服务宁夏、甘肃等十多个省区,科技助力服务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闽宁协作推进固原“四个一”林草工程等对口扶贫援助工作成效突出。师生服务乡村振兴和全球减贫案例先后4次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2次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开放办学活跃。学校是教育部“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来自40个国家160余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学校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累计培养1万多名学员,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获批建设“全球示范孔子学院”。2023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充分肯定孔子学院办学10周年成效。学校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和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20余个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互换项目。学校先行先试探索闽台农业科教融合发展新路径,率先对台湾地区单独招生,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开展3个“4+0”闽台合作办学专业,与台湾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2个,面向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连续多年开展函授教育,并开展全日制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个层次的台湾学生培养。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旗山校区、安溪校区和南平校区(基地)。校园总占地49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200余亩,教学林场5.5万余亩。拥有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355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43万册。学校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金山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花木繁茂,水光潋滟,景色宜人,是校园与植物园“两园”融合建设的成功典范,被众多网友誉为“中国最美大学”之一。学校各类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先进齐全,学术文化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新时代新征程,福建农林大学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加强内涵建设,聚力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产出更多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加快建设农林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大学,努力把学校建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评估
关于福建农林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福建农林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6日 上午9:2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座落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泉州商业职业学校(1985年更名为泉州商业学校)和创建于1979年的晋江地区供销学校(1985年更名为泉州供销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为泉州商贸学校,2004年升格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泉州慈山财经学校并入。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单位奖、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全国高校首个新时代雷锋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省文明校园、省慈善教育示范学院等。

福耀科技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对福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福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对福耀科技大学的要求是“建设新型国际化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这是党中央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总体战略部署中交付学校的重大使命和光荣任务。

仰恩大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应用型、教学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实施体制改革和内涵建设并重的发展战略,按照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把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一流民办大学宏伟目标奋进。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9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国有企业厦门建发集团核心成员联发集团举办。近年来,联发集团累计为学校基础与内涵建设投资达12亿元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2003年龙溪师范学校、云霄师范学校并入漳州教育学院,2007年改制升格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21年,小学教育专业群获“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学校进入省级“双高”建设行列,2023年以“好”的等次通过省教育厅中期验收。

闽南师范大学
2018年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9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全票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成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