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财经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工、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始建于2001年,2008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由原校名“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招生电话:0574-88052238,0574-88052239
电子邮箱:cjzsb@nbufe.edu.cn
学校现有海曙校区、杭州湾校区、象山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有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与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财富管理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象山影视学院、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体育部等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拥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3.8%,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30.2%,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1%,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市甬江人才工程、市领军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优势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27门;省一流学科4个、市重点学科4个。近五年,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10项,21篇资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立项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1项,获得省、市教学成果奖24项,在校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790项,其中国家级和国际级竞赛获奖1400余项。
学校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在“双创”价值引领下,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改革。与企业共建共管大宗商品商学院、长城商学院等10个现代产业学院或专业特色学院,不断完善“双院制”协同育人模式,获得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在全国同类高校率先成立校企融合的实体创业学院,领先设立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创设商业模式实验室(BM-Lab)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专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学习新空间,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智能监测,促进教学有效度提升;持续开展星级教学优师评选,应用型教师认定,促进教师教学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实施本科生全面导师制,各年级学生组成卷轴式纵向学业成长班,接受学业导师、领航导师等组建的导师团队指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卓越人才成长激励计划,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及荣誉学位,助飞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积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大宗商品流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家族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技术、文物保护与文物遗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传播与视觉系统设计、影视制作与影视产业管理等研究领域,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数字经济与开放经济融合创新研究基地、区域产业创新研究2个基地获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区域开放合作与自贸区研究基地等5个基地获批为宁波市第五轮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市甬商文化研究中心获批为宁波市第一批重点文化研究基地;2022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与国(境)外5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匈牙利科多拉尼·亚诺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各类学分互认、短期交流项目;与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共建的“中国-斯洛伐克丝路学院”入选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与中东欧合作高校、机构共建了“斯洛伐克教育科研中心”、“宁波-中东欧大学生影视联盟”等;每年有数百名师生参与国(境)外交流生、交换生项目以及进修与访学活动;每年积极举办承办各级各类国际会议,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和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面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继续坚持“致良知、育实才、立善业”的办学理念,坚守“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的办学理想,秉承“自信、专注”校训,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力争早日建设成为领先的、有改革创新示范价值、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
数据评估
关于宁波财经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宁波财经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14日 下午2:2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中美双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著名企业万向集团合作举办、并获得境外专家团队全力支持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是为完善影视文化人才链、支撑影视文化产业链而举办的民办高职院校,2006年由横店集团全资创建。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温州市人民政府、归口国有企业——温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是“医康养”专业特色显著、“数智造”专业水平高超的高职院校。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我们的学校:是2015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国内第一所以国家级新区冠名、以旅游与健康命名的高职院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由温州机械工业学校、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业余科技大学等4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学校现为浙南闽北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是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文明校园、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和浙江省首批专升本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院校。
学校现有高教园区校区、鹿城校区、瓯海校区、瑞安校区、永嘉校区等五个校区,校园总占地超1300亩,在编教职工超900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设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经贸学院、鹿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瑞安学院、永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秉承“厚德长技,励学敦行”的校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遵循“与国家发展同频,与区域产业对接,与民营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与国际顶尖接轨”的办学传统,形成了“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建设什么专业;区域有什么企业难题,就建设什么服务平台;区域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就培养什么新技术工匠人才”的办学实践,被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
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政治修养、职业素养、生活涵养、健康培养“四养融通”,形成了“学训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实力雄厚的专业群6个,40个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性专业等国家级专业10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24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7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教材40余本。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各类国家、省市人才超220人次,并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等。深入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9年超98%,留温率超60%,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满意度、企业用人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3,毕业生薪酬水平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创业学院,“创业者联盟”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社团百强。学生近五年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大赛奖项400余项,德国红点奖等国际奖项60余项,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第17名。
学校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辟“分布式”办学赋能发展新路径。全面嵌入温州大都市区和产业集聚区,政校行企联动打造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职教共同体。高教园区校区凸显示范引领作用,以群建院建设二级学院,校企1:1投入建设高水平的实训综合体和创新综合体;瑞安学院下沉县域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毕业生留瑞率连续多年超65%;设计学院嵌入园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领带动温州时尚产业转型升级;永嘉学院对接中职打造中高职衔接共同体,是全国首个中高职一地式一体化办学的高校;鹿城学院建设育训结合的社会服务培训基地,与市经信局联办全国首个由高校运营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获评国家级示范平台、全国优秀公共服务机构,连续七年获省中小企业服务优秀平台。牵头成立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应用服务联盟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联盟,牵头成立的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被列入教育领域长三角公共服务重大平台。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位列中国高职院校改革活力指数科技创新榜第一名、中国高职高专评价科学研究第二。学校设有国家、省、市、校四级研发平台61个,其中获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校企共建省级企业研究院(中心)28家,企业研发中心超200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创业成果奖一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行榜第一,国内专利转让数位列全国高校第36位、全国高职院校第1位。每年为企业解决难题600余项,近五年科研等社会服务总经费超2亿元,服务企业50000余家,年培训超35000人次。学校与1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50多个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11个,吸引县域政府投资超30亿元、企业等投入超3.1亿元。学校获批总额2.17亿元全国首批教育强国产教融合项目,获批全国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3个,入选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2个。
学校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开展合作办学,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试点院校。实施“中企走出去温职伴随计划”,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荣获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写入两国联合公报,成立柬埔寨研究中心、柬埔寨师资培训中心,负责“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柬埔寨-缅甸国别工作组。在安哥拉总统访华期间与安哥拉就业与职业培训总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建安中工程技术学院。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设立意大利培训中心、南非培训中心,年均培训超万人日,年均输出标准十余个。开展来华留学生培养,成立海外人才联络站,服务海外中企和温州人才引进。学校荣获WFCP世界职教卓越奖“建筑”金奖和“网络和数据安全”银奖,入选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中非职业教育联合会、中美“百千万计划”、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等。
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坚持固本强基,通过构建“五位一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标准+特色”党建质量保证体系和“六维”党建品牌塑造体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省级党建培育创建单位13个,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示范群和特色品牌2个,获评首批全省高校示范性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单位,作为温州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入选浙江省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深度开展“清廉学校”建设,作为全市唯一一所高校入选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和市“引领型”清廉建设单位,入选省教育系统廉洁教育基地。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个,获评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单位,连续两年获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获评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教学名师8人、教学团队1个,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课程思政系列项目33个,《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专题推广学校“课程思政”经验做法。学校持续推进“双循环治理”体系建设,成立高职院校治理研究中心,形成了顶层-中层-基层的治理结构,以“温职之制”开辟“温职之治”,治理育人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强化“彰显新职教类型特色、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办学使命,引领“活力温台”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坚定扛起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努力建设一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窗口”。

浙江师范大学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