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历史】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原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1979年成立的天水地质学校,建校初期重点培养我国核工业发展所需的铀矿地质勘查、勘探人才。1984年更名为“核工业部地质学校”;1988年国家提出“保军转民”政策,成立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为现中国核工业集团前身),更名为“核工业地质学校”;1993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行业的拓宽,更名为“西北工业学校”;199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规定》要求划归甘肃省管理;2001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经教育部备案,升格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甘肃省第一批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荣获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A档)。
招生电话:0938-2793278,0938-2790118
【机构设置】学校设有地质学院、测绘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经管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等12个教学部门。设有信息中心、图书馆、地质博物馆、继续教育学院、职教研究所等5个教辅部门,2个群团组织和17个党群行政部门。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750.68亩,校园建筑总面积28.5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5.5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1亿余元,图书总量80余万册。牵头成立了全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地勘行业核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甘肃电子信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天水市文旅康养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了快印客产业学院、三和数码产业学院,组建了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家政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和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86人。在46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立足核工业传统,锚定新型工业化的鲜明办学导向。专业设置立足区域产业布局,涵盖地质勘探、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13个专业大类48个招生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与国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了近7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全省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585人,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111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49人,“双师型”教师241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2个,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4名,1人荣获“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6人荣获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教师获省级以上表彰648项,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奖励2人。教师在各级各类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60项、获得省级荣誉称号4项,师生同赛获奖3项。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工业分析技术、旅游管理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等4个省级骨干专业;有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程测量技术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旅游管理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工程测量技术、旅游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申办了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安全技术与管理(核工程安装技术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核工程电气安装与维修)、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等涉核专业。
【教学成果】学校现有旅视界生产性实训基地、华为ICT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习基地;建成省级课程思政微课244个;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21门,获批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建成职业教育教材57部,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3本,省级规划教材2本。学生在各级各类国家级比赛中获奖9项、省级比赛中获奖项236项。
【科研与社会服务】近年来,学校获批地厅以上科研项目209项、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5项,累计在核心、权威及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9篇,获得国家专利237项,出版教材、著作53部。拥有高分遥感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彩陶文化传承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同时,学校融合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甘肃省普通话测试站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持续开展各类培训10万余人次,实施技能鉴定近1万余人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定位】学校坚定职业教育办学本色,明确了立足甘肃,依托核工业,面向全国,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以核地质勘探、核技术应用和先进智能制造为主的工科优势专业集群,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潜心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中国特色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大学,努力实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综合性高水平高等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目标,为打造“技能甘肃”和“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甘工院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甘工院智慧和方案。
数据评估
关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5日 上午9:2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1999年转制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整合相关院校办学资源,设置公办本科层次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高校党建示范院校”等荣誉。

甘肃政法大学
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院校、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院校、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全国“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成员、甘肃高校法学教育联盟会长单位。

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层次为大专,是甘肃省唯一一所航空类公办高等学校,具有60多年来从事军民融合的航空航天业装备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优势。

兰州工业学院
2012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学院。82年来,学校由工而立、因工而兴、以工为荣,逐渐形成工字当头、突出应用、服务地方与行业的办学格局。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秉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全面建设“最以学生为中心”的青年发展型大学,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历经68年的发展,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数万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培黎职业学院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学院首届毕业生,希望同学们发扬工匠精神,用好所学知识,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