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省属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教育部确定由天津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的高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文明校园。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官方网址:https://zsc.gnun.edu.cn/ https://www.gnun.edu.cn
招生电话:0941-8253168
电子邮箱:gsmyzsb@163.com
学校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是甘肃省属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院校,服务区域立足甘肃,面向周边民族地区,辐射全国。学校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3年5月,成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单位。2020年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40年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5万名,大多数工作在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岗位和基础教育领域,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校长、教学骨干和教学管理行家,在促进区域民族团结、维护区域社会稳定、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明进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扎根陇原大地办大学,秉持“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办学精神,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努力培养“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服务区域发展的科创中心、区域优秀文化的传承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强阵地。
学校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4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55.0998万册,其中纸质书刊103.6495万册,非纸质书刊(数字资源和其它载体资源)151.4503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75个,校外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165个。
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区域文化、高原产业”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现设有16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与西藏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古、福建、海南等23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2177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6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民族地区各领域“留得住、用得上、挑大梁”的骨干力量。现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省级一流课程17门。一大批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现有教职工886人(含柔性引进人才),其中专任教师698人,正高职称141人,副高职称274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59%;取得博士学位227人、硕士学位308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7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81人次。
学校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等4个。近年来先后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5项、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8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4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项。教师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0余部,授权专利186项。承担科研项目65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97项。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建设“大爱无华、充满活力、追求和合、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 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经典诵读会”“民族团结薪火相传”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文化、体育、艺术赛事,取得骄人成绩。足球队连续三年赢得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教育展中获3个一等奖,原创四幕教学歌剧《红色卓尼》在“石榴杯”甘肃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奖。
学校不断深化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等9个国家的14所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立甘南州首个境外人员管理服务站,加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等10个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先后引进 14 名外教开展教学工作,2名外教获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
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区域文化和高原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数据评估
关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5日 上午9:06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铜城”——甘肃白银。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立的白银公司技工学校、1984年创立的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201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先后投资1亿元建成实训中心8个、实验实训室173个,各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95%以上,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其中和平校区坐落于甘肃省风景优美的第一名山兴隆山脚下,占地300余亩,主要以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学历教育为主。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历经68年的发展,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数万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秉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全面建设“最以学生为中心”的青年发展型大学,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甘肃警察学院
甘肃警察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49年9月的“甘肃人民公安学校”。1978年9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立“甘肃省公安学校”,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成立于2016年,是在原兰州市属10所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