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招生电话:0851-88305150,0851-88305151,0851-88292075
电子邮箱:rso@gzu.edu.cn
学校占地面积4645.83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181.26亩。图书馆藏书总量401万余册,电子图书303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及交叉学科13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4740人;在校研究生17000余人。现有在职职工4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1.77%。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1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10个;ESI全球前1%学科9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总数84个,其中国家级5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人才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领军人才4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拔尖人才3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员3人;贵州省委重点联系专家27人、联系专家93人;有连续6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1人;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3人。
学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1个,省级科研平台8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平台37个和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2人和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金师”(教学名师)77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4个和教学名师14人、贵州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个。
学校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地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努力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贡献贵大力量。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农学院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多人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连续四届获教育部省属高校典型案例。
学校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高校,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5所省外高水平大学开展“组团式”帮扶学科建设工作。同时,与茅台集团、大北农集团、国家天文台、磷化集团、中烟贵州分公司、贵阳农投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覆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领域。同步实施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员行动”“博士村长”“教授、博士进企业”等专项计划,推动高层次人才下沉基层服务产业,通过校地、校企多维度合作,实现贵州省9个市(州)88个县全覆盖,全面提升合作层次与实效。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校留学生教育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院校,先后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及非洲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美国普莱斯比学院设立汉语教学中心,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高校合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与45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205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拥有国家级“111”引智基地2个、科技部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在校留学生近千人,分别来自69个国家,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汉语进修生。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连续17年主、承、协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学校在国际交流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极大地彰显了贵州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较高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数据评估
关于贵州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贵州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6日 下午1:4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位于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铜仁市,坐落于铜仁市万山区开天新区,毗邻“千年丹都·朱砂古镇”工业文化旅游度假区。

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于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是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系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对口支援项目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百所产教融合应用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项目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贵州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
学院办学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贵州、服务贵州、面向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民航业发展及信息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顺应贵州区域经济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努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过学校视察,特别是2021年8月,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到学校调研考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模式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2021年5月,经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更名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内贸学校和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共同组建,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