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International Medical College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成立于2020年,是为加强我校“双一流”建设、贯彻开放式办学理念、推进国际化教育和交流,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而设立的二级学院。学院秉承“继承发扬、开放合作、求变创新、砥砺奋进”的发展理念,主要服务于我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工作。学院旨在有效借鉴和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理念与成功经验,通过系统引进世界著名医学院校先进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模式,调配全校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医学精英人才。
招生电话:023-68480331
重庆医科大学与莱斯特大学共同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和联合执行委员会,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进行联合管理。由校长黄爱龙教授亲自担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莱斯特大学校长Nishan Canagarajah 担任副主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邓世雄教授担任学院国际医学院首任院长和联合执行委员会主席,莱斯特大学副校长Thompson Robinson担任副主席。两校高层领导倾注全力,做好顶层设计,为学院的管理运行保驾护航。
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学校全面贯彻“建一流大学,造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的发展思路,在全校公开遴选19门引进课程教学师资团队,截止2022年共选拔核心师资87名(组长、副组长、教学秘书)。课程组教师来自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等8个学院。分别成立课程组,形成由组长、副组长、秘书组成的教学团队,并召开师资培训会,为教师颁发聘书。
中外合作办学引进课程教学核心师资团队目前共有高级职称教师 68名,占78%;其中正高职称(教授/主任医师)36名,副高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6名,占87%。研究生导师58名,占67%;其中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36名。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65名,占75%。年轻化、国际化、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院学生注册成为重庆医科大学与英国莱特斯大学两校学籍,享有两校学生权益。
学院成立以来全方位提升和优化各项教学资源,以满足小班化、讨论型、浸入式教学的需要;开通了国外先进的医学教育数据库—Acland Anatomy,Oxford Medicine Online牛津医学在线平台和LWW Health Library在线医学教育学习平台,以保证学生能使用到莱大医学院临床医学生目前正在使用的教学资源。
数据评估
关于重庆医科大学莱斯特大学联合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重庆医科大学莱斯特大学联合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13日 下午6:13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是重庆市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委主管、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由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重庆港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办。

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7600余人,留学生330余人,累计学生人数近31000人。现有南岸、科学城两个校区,占地近2900亩。全校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9亿元,校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2010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学校、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培育单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校占地1521亩,校舍62万平方米,图书32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0.5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编制床位2000余张,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学院坐落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和战略支点——重庆市永川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置身西部职教基地,毗邻4A级旅游风景区茶山竹海。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学校现有大学城和南岸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计学院、财经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烹饪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出版传媒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在校学生近16000人。

重庆大学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文学学科为主,以语言学科专业为优势,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