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个月前发布 2,535 0 0

学校历经数次调整、搬迁、拆并,1975年获批“浙江省宁波商业学校”,1999年12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高职,筹建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5月正式更名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所在地:
中国
收录时间:
2025-07-20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学校历经数次调整、搬迁、拆并,1975年获批“浙江省宁波商业学校”,1999年12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高职,筹建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5月正式更名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五周年暨办学92周年时,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勉励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址:https://zs.zbti.edu.cn/   https://www.zjbti.net.cn/
招生电话:0574-87422148,0574-87422149
电子邮箱:zsb@zjbti.net.cn

 

学校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管理促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为基、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的工商精神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现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浙江省5A级平安校园、省级“平安单位”暨省级“智安单位”、宁波市文明校园、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位于中国商业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主校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另有宁海和慈溪两个分校区,总占地面积894亩,其中本部354亩、宁海校区128亩、慈溪校区412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65亿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50500平方米,纸质藏书100万余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成教学生39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6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7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0.07%,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71人。现有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名省新世纪“151”人才,1名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6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获教学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4项。

学校下设经济管理学院、数字商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明智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与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有招生专业35个,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优势专业、7个市级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4个专业通过“悉尼协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门职业教育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本省“十四五”重点教材;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1个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2个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9个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个宁波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1个宁波市产业特色学院、1个宁波市试点特色学院。

学校拥有国家级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和宁波市智能家电重点实验室、宁波品牌建设与创新升级研究基地、宁波市金穗税收大数据研究基地、宁波非遗保护利用研究基地等6个国家、省、市科研平台,并与韩国、新加坡、乌克兰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共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近五年,获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18项,出版著作48部,发表论文707篇,授权专利248项,技术服务到款额6280万元。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和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宁海产学研基地荣获“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连续6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产教融合特色鲜明,重视加强“政校行企”合作办学,2005年起率先深入宁海、慈溪等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办学,创建了全国高职院校“县校合作”的“范本”。宁海学院现有与宁海模具产业紧密对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设计、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5个全链式专业,建有宁波华宝模具、阳超模具2个教学工厂,搭建了模具产业6大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以此形成的“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被专家和媒体评价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和“解读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的范本”。慈溪学院现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5个专业,并与宁波行知职高、慈溪职高等中职学校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联合家电企业成立“智能家电产教联盟”。以此形成的案例《基于县域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共融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与海曙区政府签订“1+X”全面合作协议,在乡村振兴、影视文化、电子商务、军民融合、临港园区、社区学院等10个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职教服务“三农”发展,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入选全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厂入校等方式,与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点对点”合作,如与美国GE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了省内第一个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师培训中心和技能认证中心;以引协会(学会)入校、校会深度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学会)开展“点对线”合作,已有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6家协会、学会落户学校,并与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等多家协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先后建成宁海和慈溪两个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学校是浙江省首批获教育部核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项目的高职院校,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开展国(境)外交流与合作。2002年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举办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了霍姆斯格兰学院分院和国际化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引进TAFE教育模式。学校获得澳方颁发的“最佳海外教学成果奖”和“优秀管理奖”;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尼西亚泰尔科姆大学共建“中国—印尼丝路学院”,与印度尼西亚梅库布亚纳大学(UMB)共建“直播与传媒学海外学院”,与克罗地亚卓尔旅游管理学院共建的“中克语言文化中心”,建设省级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打造“非遗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品牌,培育并形成“甬上非遗”“感知中国”2个面向宁波本地留学生特色文化实践品牌和“丝路工商”国境外人文交流品牌。

今后,学校将聚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重要窗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要求,对接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更加主动服务宁波及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扩区、强校、升本”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双高”名校而努力奋斗!

数据评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浏览人数已经达到2,535,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20日 下午6:28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由温州机械工业学校、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业余科技大学等4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学校现为浙南闽北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是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文明校园、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和浙江省首批专升本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院校。 学校现有高教园区校区、鹿城校区、瓯海校区、瑞安校区、永嘉校区等五个校区,校园总占地超1300亩,在编教职工超900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设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经贸学院、鹿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瑞安学院、永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秉承“厚德长技,励学敦行”的校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遵循“与国家发展同频,与区域产业对接,与民营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与国际顶尖接轨”的办学传统,形成了“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建设什么专业;区域有什么企业难题,就建设什么服务平台;区域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就培养什么新技术工匠人才”的办学实践,被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 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政治修养、职业素养、生活涵养、健康培养“四养融通”,形成了“学训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实力雄厚的专业群6个,40个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性专业等国家级专业10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24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7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教材40余本。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各类国家、省市人才超220人次,并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等。深入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9年超98%,留温率超60%,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满意度、企业用人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3,毕业生薪酬水平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创业学院,“创业者联盟”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社团百强。学生近五年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大赛奖项400余项,德国红点奖等国际奖项60余项,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第17名。 学校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辟“分布式”办学赋能发展新路径。全面嵌入温州大都市区和产业集聚区,政校行企联动打造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职教共同体。高教园区校区凸显示范引领作用,以群建院建设二级学院,校企1:1投入建设高水平的实训综合体和创新综合体;瑞安学院下沉县域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毕业生留瑞率连续多年超65%;设计学院嵌入园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领带动温州时尚产业转型升级;永嘉学院对接中职打造中高职衔接共同体,是全国首个中高职一地式一体化办学的高校;鹿城学院建设育训结合的社会服务培训基地,与市经信局联办全国首个由高校运营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获评国家级示范平台、全国优秀公共服务机构,连续七年获省中小企业服务优秀平台。牵头成立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应用服务联盟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联盟,牵头成立的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被列入教育领域长三角公共服务重大平台。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位列中国高职院校改革活力指数科技创新榜第一名、中国高职高专评价科学研究第二。学校设有国家、省、市、校四级研发平台61个,其中获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校企共建省级企业研究院(中心)28家,企业研发中心超200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创业成果奖一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行榜第一,国内专利转让数位列全国高校第36位、全国高职院校第1位。每年为企业解决难题600余项,近五年科研等社会服务总经费超2亿元,服务企业50000余家,年培训超35000人次。学校与1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50多个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11个,吸引县域政府投资超30亿元、企业等投入超3.1亿元。学校获批总额2.17亿元全国首批教育强国产教融合项目,获批全国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3个,入选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2个。 学校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开展合作办学,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试点院校。实施“中企走出去温职伴随计划”,柬埔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亚龙丝路学院荣获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写入两国联合公报,成立柬埔寨研究中心、柬埔寨师资培训中心,负责“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柬埔寨-缅甸国别工作组。在安哥拉总统访华期间与安哥拉就业与职业培训总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建安中工程技术学院。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设立意大利培训中心、南非培训中心,年均培训超万人日,年均输出标准十余个。开展来华留学生培养,成立海外人才联络站,服务海外中企和温州人才引进。学校荣获WFCP世界职教卓越奖“建筑”金奖和“网络和数据安全”银奖,入选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中非职业教育联合会、中美“百千万计划”、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等。 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坚持固本强基,通过构建“五位一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标准+特色”党建质量保证体系和“六维”党建品牌塑造体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省级党建培育创建单位13个,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示范群和特色品牌2个,获评首批全省高校示范性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单位,作为温州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入选浙江省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深度开展“清廉学校”建设,作为全市唯一一所高校入选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和市“引领型”清廉建设单位,入选省教育系统廉洁教育基地。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个,获评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单位,连续两年获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获评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教学名师8人、教学团队1个,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课程思政系列项目33个,《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专题推广学校“课程思政”经验做法。学校持续推进“双循环治理”体系建设,成立高职院校治理研究中心,形成了顶层-中层-基层的治理结构,以“温职之制”开辟“温职之治”,治理育人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强化“彰显新职教类型特色、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办学使命,引领“活力温台”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坚定扛起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努力建设一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窗口”。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