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

3周前发布 440 0 0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821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7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收录时间:
2025-10-16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为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占地面积2708亩、校舍面积111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821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7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贵州民族大学官方网址:https://zjc.gzmu.edu.cn/zsxxw.htm   https://www.gzmu.edu.cn
招生电话:0851-83610412
电子邮箱:zjcgzmu@qq.com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22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206人,副高职称人员66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11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38人。教师队伍中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近百名。

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基础不断夯实。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65个普通本科专业招生,有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学科被列入“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重点支持学科;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

学校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和团队70余个,主要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7个,贵州省委组织部人才培养基地2个,贵州省委宣传部新型特色智库1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1个,贵州省教育厅协同创新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人才团队、产学研基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黔兴高校智库联盟研究团队等26个,贵州省科技厅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平台人才等10个,贵州省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人文社科示范基地、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等16个,贵州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彝文古籍文献研究基地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贵州省民宗委研究基地2个以及校级工程中心、实验室等12个。

学校设有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法学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水书文化研究院、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近三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自科基金国际(地区)重点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截至目前已培养2000余名来华留学生。

学校2024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先后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多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和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多次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党委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党委。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贵州省优美校园、贵州省绿色大学。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全省文明校园。

学校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贺龙、温家宝、李瑞环等同志先后到校视察。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时,作了“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并为我校题写校名。我校50华诞,江泽民同志又作了“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题词。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与师生在花溪校区共同植下“共青林”。

七十余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理工人文学科融合发展,根植贵州,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已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谋划的发展蓝图,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学科谋篇,注重创新驱动,强化治理保障,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目标迈进。

数据评估

贵州民族大学浏览人数已经达到440,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贵州民族大学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贵州民族大学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贵州民族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贵州民族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6日 下午1:49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