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毗邻徐州,交通便利,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学校先后获批“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荣誉称号。2024年获批第一批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淮北师范大学官方网址:https://zsb.chnu.edu.cn/ https://www.chnu.edu.cn
招生电话:0561-3803276
电子邮箱:zsb@chnu.edu.cn
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余平方米。现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66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66万余台件,总值3.74亿余元。学校共有15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6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大学科门类的学科布局,其中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各类课程173门次;教育部示范性项目1个(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10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培育)高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6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教师1300余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1个。15名教师获“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中科院引才计划A类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187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皖江学者”特聘教授、“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称号。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000余人,研究生226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0000余人。自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出13万余名优秀学子,中小学教师达36000余名,其中校长1100余名、骨干教师4900余名,为推动教育强国、民族复兴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34次获共青团中央表彰。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省智库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获省教育厅批复立项建设,学校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现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8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14项,9份资政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32项,科技成果转化57项。
学校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副总”“双链融合专员”“百名博士进高企”等活动,深入推进企业进高校、高校入企业“双向奔赴”,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淮北市政府合作共建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学校设有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实践基地)等38个,省部级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等64项,持续完善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
学校历经5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一代又一代淮师大人围绕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积淀成“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铸就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北师大精神,淬炼为厚重的校园文化。滨湖校区图书馆“馆藏高地、学术高地、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内涵建设不断加强,获评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弘扬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的原创红色歌剧《向前》,参与“安徽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安徽艺术思政大课等活动;学校大型读书活动入选安徽省和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件作品入选教育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课堂实践案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63所高校(机构)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成立了“淮北师范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和“中国—老挝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在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开展高水平人才国际联合培养,现有来自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在校外国留学生40余人。选派39名教师、66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进行访学研修、交流学习与实习。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奋发进取、勇攀高峰,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加快建成高水平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数据评估
关于淮北师范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淮北师范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8月4日 下午4:5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

宿州学院
2024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建设)、安徽省首批应用特色培育高校、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科研创新特色院校。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是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学校创办于2000年。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安徽新华学院。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办学层次提升迈出坚实一步。2023年顺利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并获专家一致好评。

芜湖职业技术大学
2000年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2012年与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合并;2022年芜湖师范学校并入; 2023年,经省政府同意、教育部备案,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创建本科层次芜湖职业技术大学被列入安徽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校现有32个学院,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皖西学院
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应用特色高校建设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安徽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蚌埠学院
由原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学校于2019年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为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
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1978年组建)、淮南师范学校(1952年组建)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