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巢湖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巢湖学院。2006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0月,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2月,获批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招生电话:0551-82361303,0551-82361098
电子邮箱:zsb@chu.edu.cn
学校占地面积1373.41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5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177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9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教坛新秀40人,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科研团队5个,硕士研究生导师10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3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49人。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7项,省级特色(培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9项。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体育学2个学科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名单,体育产业学获批安徽省特色培育学科立项建设,优先建设体育、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翻译、旅游管理、能源动力、机械、应用统计、美术与书法、会计7个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等11个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安徽省高效智能光伏组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高频软磁及陶瓷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流程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新型光电系统设备与驱动优化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科研机构、“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业陶瓷制备与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厅级科研机构、“安徽排球学院”“安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2个厅级教育实践平台、“巢湖学院数据智能与网络安全校级重点实验室”等15个校级科研机构。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 500 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00 余件。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制定实施服务支撑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和服务环巢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提升计划,先后与安巢经开区、巢湖市政府、合肥市体育局、皖维集团等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9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近2亿元。60余项成果获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采纳推广,其中《巢湖综合治理的法治路径》等7项成果获省委领导肯定批示,《关于提升经营性扶贫资产运营绩效的建议》等6项成果被中央部委采纳。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发展。积极拓展和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先后与韩国、美国、爱尔兰、马来西亚等国家18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中部中西部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3+1合作项目。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常州大学、嘉兴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1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学校坚持“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建校以来,累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8万多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项4308项,其中国家级959项。1名学生荣获爱尔兰教育部颁发的“2022-2023年国际学生大使”称号,1名毕业生喜获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2名学生荣登《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6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立足合肥市、扎根环巢湖、服务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发展道路,深化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数据评估
关于巢湖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巢湖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8月4日 下午5:1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64年,隶属于安徽省供销社

芜湖学院
2023年10月,教育部同意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转设为芜湖学院。2024年12月,安徽省政府、芜湖市政府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全面合作协议,支持芜湖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蚌埠医科大学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派故里——安徽桐城。新校区位于桐城市东部新城学苑路,北距合肥90公里,南至安庆70公里。学校距离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口均在十分钟车程内。乘坐高铁到合肥40分钟,城际公交到合肥1个小时,出行非常便利。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1997年更名为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2003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50年来,在主管部门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代代国防职院人的不懈努力,

淮南联合大学
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是淮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一所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是淮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和秘书处单位。

安徽第二医学院
学校位于合肥市,校本部有芜湖路校区、芙蓉路校区和新桥校区,占地面积1182.58亩,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000余人、本科生(联合培养)330余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