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六次到校考察调研、两次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对我校提出扎根闽东大地办教育的殷切期望。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停办),197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发文批准成立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0年8月闽东职业大学并入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教育部同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确定宁德市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2022年学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2024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教育、材料与化工和生物与医药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宁德师范学院官方网址:http://zsb.ndnu.edu.cn/ http://www.ndnu.edu.cn/
招生电话:0593-2955125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047.59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5.0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超124万册,电子图书227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41万余册,学位论文达1098万余篇(册),音视频近8万小时,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经纶知识资源系统、超星电子资源库、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师范教育资源库及案例系统——未来学堂、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等,加入CALIS、CADAL等共享平台,实现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基层党组织
全校共有111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个校党委,13个二级学院党委,1个机关党委,1个直属附属医院党委,95个党支部。其中机关党支部17个,在职教师党支部23个,在职医护员工党支部26个,学生党支部23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6个。截止2025年4月14日,全校共有党员1636人,其中在职教师党员548人,占全校党员总数33.5%;在职医护员工党员467人,占全校党员总数28.55%;学生党员471人,占全校党员总数28.79%;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50人,占全校党员总数9.17%。
教育教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1067人,设15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1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4项,省级教改项目70项(其中重大教改项目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新工科建设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省级新文科优秀教学案例5个,省级新工科优秀教学案例1个,省级新工科实践平台1个,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3个,省级MOOC/在线开放课程优秀教学案例3个,国家级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1个,省级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2个,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一部。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940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48项,学生创新成果(论文、专利等)累计达393项。
师资队伍
坚持人才强校,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934人,其中专任教师714人,具有正高职称62人,副高职称191人,博士233人,硕士36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5人,国家级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47人次,宁德市“天湖人才”170人。
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建设有“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4个,校内科研机构1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2.4672 亿元。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0余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2件,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400余项。实施“师范教育亮色工程”专项、“重大项目培育计划”专项,共计立项20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收录3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4部,转化科研成果(含技术咨询)370余项,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单位,获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科规划奖等12项。
服务社会
坚持扎根闽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设立了“闽东乡村振兴学院”“宁德普惠金融研究院”。与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与中科曙光合作建立了中科曙光产业学院,与正大集团合作建立了正大产业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宁德海洋渔业振兴学院”,分别与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品品香茶产业学院,与福耀玻璃集团、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市以也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福耀产学班”、“新能源产学班”、“以也产学班”。与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方志培训中心(全国地方志系统宁德培训基地),开办首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培养专修班;与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与上汽集团、时代新能源等建立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还先后成立数智宁德研究院等平台。开展“闽太子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应用”“超高效异步电机的节能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评估”等一批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科学研究;实施校级“服务地方专项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科研资助专项计划”等,共计立项290余项,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实现科研项目直接对接400多项;累计选派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207人次,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3支,科技特派员团队29支。每年举办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电子商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考试1.5万人次。持续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支教、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宁德市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短板服务。
文化传承
用好地方资源优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六进宁师”丰厚资源,深入推进学习《摆脱贫困》进校园,组织编写思政课辅助教材《习近平在宁德的故事》,推动“习近平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弘扬闽东之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经典诗文诵读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艺术活动,设立剪纸协会、茶艺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以及“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等创新创业工作坊,形成了以“文化艺术月”“校园读书节”“毕业晚会”和“新年音乐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校训精神宣传学习宣传,校园内建设“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小品雕塑,蓝田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福船”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设“闽东之光”教育基地,包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和闽东红色文化教育中心,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福建省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员教育基地等。成立闽东之光研究院,与地方合作共建“传播闽东之光”协同创新中心,整合资源、搭建研究平台,围绕“畲族文化和闽东传统文化研究方向”“闽东红色文化研究”“闽东摆脱贫困和乡村振兴研究”“闽东风光研究”四个方向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研究。举办“传播闽东之光 建好福建窗口”研讨会“‘山海宁德’文旅产业发展研讨会”“畲医药文化暨新技术开发研讨会”“李若初墨迹及其诗词书法创作展、研讨会”等,建设金斗洋村畲族武术实践与研究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开发畲拳校本课程,形成了《凤凰锵锵杜鹃红》《闽东畲族村落文化传承及现代性建构研究》《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四库全书闽东卷》,以及原创话剧《畲情·1934》、声乐套曲《百丈英风》组歌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多次在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奖,“畲族歌舞”入选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闽东畲族文化全书”等成果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交流合作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与台湾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屏东大学、岭东科技大学等开展闽台合作办学。
结语
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突出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致力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及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省级一流应用型高校、争创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在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数据评估
关于宁德师范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宁德师范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6日 上午9:5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环境优美,拥有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馆、武术馆等13个全国一流的专业运动场馆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体能训练中心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满足专业训练和职业教育的需要。

福州理工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精神和产业服务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秉承“躬耕力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学院精神和“笃行善思,致用创新”的校训,立足闽北,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现为福建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南平市文明校园和南平市平安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校园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学院无缝对接福建农林大学,充分共享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优美校园环境,共沐其近90年办学历史积淀的丰富校园文化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证书资格的高等职业院校。

福建理工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发端于1896年清末乡贤名士陈璧、林纾、陈宝琛等创办的“苍霞精舍”,被《福建通志》记载为“教诸科学,为福州有学校之始”;1907年启办工业教育,是我国最早开展工业教育的学校之一;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福建省培养机电、建筑行业技术和管理骨干的主要学校,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座落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