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理工大学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
招生电话:0591-22863181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发端于1896年清末乡贤名士陈璧、林纾、陈宝琛等创办的“苍霞精舍”,被《福建通志》记载为“教诸科学,为福州有学校之始”;1907年启办工业教育,是我国最早开展工业教育的学校之一;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福建省培养机电、建筑行业技术和管理骨干的主要学校,被誉为福建省“机电工程师的摇篮”和“建筑业的黄埔军校”。学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于2002年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2024年9月,学校获批审核增列且需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积极打造优渥办学条件,现有旗山、鼓山两个校区,占地2022余亩。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19646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473万元;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期刊2.2万余种,纸质图书232万余册,电子图书205万余册。
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1644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04人。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建设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9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国家级教学平台8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创融合实践基地、新工科共建共享实践平台等省级教学平台34个。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大机电”“大土木”“大海工”和特色新文科的“三大一特”整体布局。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201—300区间,城乡规划学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学校坚持专业内涵发展,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5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国家级课程13门。获批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教育部“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1个。注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近五届福建省教学成果奖36项,其中特等奖4项。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35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3.3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7.61%;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省厅级及以上荣誉获得者132人次,获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项27项。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9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2人。建成国家级、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22支。
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服务社会卓有成效。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0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76项;建有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61个,获授权发明专利650项;获省级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专利奖等奖项39项,其中一等奖5项。
学校育人成效显著,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获国际级荣誉343项、国家级3090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5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银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35个国家、地区的9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开展校际交换、本硕博联合培养等项目。入选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等跨国教育交流平台,获批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吸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留学生来校深造。现有3个省级国别研究机构和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部署,设立福建高校首个台湾居民出入境服务站,获批省级闽台交流合作平台3个,扎实推进与台湾地区20余所高校的深度合作,开创大陆高校与台湾地区公立高校全方位合作先河。通过南岛语族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促进两岸学者寻根探源,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交融。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战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贯彻新思想、树立新理念、建设新大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开创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数据评估
关于福建理工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福建理工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6日 上午9:38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地处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的福建省会福州门户长乐区。学校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719.94万元,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300余万册,各类教学实验室16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0余个。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环境优美,拥有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馆、武术馆等13个全国一流的专业运动场馆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体能训练中心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满足专业训练和职业教育的需要。

仰恩大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应用型、教学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实施体制改革和内涵建设并重的发展战略,按照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把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一流民办大学宏伟目标奋进。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泉州商业职业学校(1985年更名为泉州商业学校)和创建于1979年的晋江地区供销学校(1985年更名为泉州供销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为泉州商贸学校,2004年升格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泉州慈山财经学校并入。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升格改名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开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新篇章。2011年教育部批准同意更名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厦门理工学院
学校的前身鹭江职业大学,于1981年10月15日与厦门经济特区同年同月同日诞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开展本科教育以来,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厦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输送超12万名专业人才。

三明学院
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是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2024年9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旅游管理、材料与化工、机械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厦门华厦学院
学校于1993年由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等知名人士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2001年成为福建省首批高职院校,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普通本科高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