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水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坐落于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美誉的浙江省丽水市。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指导创办的处州初级师范学堂,历经九次更名、六校合并、四易校址。在118年的办学历程中,丽水学院始终秉承“明德笃行”的校训,薪火相传,青蓝相继,逐步形成了“爱国爱校、唯实唯先、自立自强”的丽院精神。
招生电话:0578-2271179,0578-2276113
2004年,在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教育、农业、护理、会计、材料与化工、机械、体育、口腔医学、旅游管理、资源与环境、音乐等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5A”级平安校园和绿色学校(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2个校区,分别位于莲都区和松阳县,校园占地面积1661.3亩,校舍建筑面积50.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7万册,电子图书124万册,纸质期刊263种,电子资源数据库39个,其中外文数据库5个。设有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华侨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13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4700多人,教职工1360余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5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外工程院院士、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1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重要人才计划、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等省部级人才22人次。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
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文理并重、新兴学科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学科涵盖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门类,其中,“十四五”省一流学科(民族学、教育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智能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5个。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优势专业2个、特色专业7个,护理学、小学教育、音乐学、体育教育、学前教育、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优秀教材4部、省级“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6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4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7门,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4个,近5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横向项目900余项,先后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省部级科研奖项40余项。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需求和办学实际,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化地方特色为学科特色,化区域资源为办学资源,在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特色。坚持“两山”铸魂,建有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承担GEP(生态系统总值)核算任务,制定全国首个指南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发布丽水三张“生态清单”,助力丽水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版;牵头成立丽水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丽水市工程师学院,以教科人一体化集成改革赋能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两基”立根,与丽水市教育局共同组建丽水市中小学(幼)教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浙丽双名工程”培养,共建5家附属实验学校,助力打造“浙丽优学”品牌;建设浙江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大健康”系列高能级平台,建成丽水市唯一获省科技厅资质许可的实验动物中心,助力丽水打造“浙江现代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坚持“两特”赋能,建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民族学院),现有浙江省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少数民族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基地和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基地,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浙江省青瓷协同创新中心,与龙泉市政府共建中国青瓷学院,与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全球首家“中国青瓷学堂”,成为浙江高校赋能历史经典产业科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助力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和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西班牙、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入选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中方成员单位,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学生招生资格。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本科专业,项目入选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优秀案例,被瑞典政府列为瑞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范例。开办国际学生教育,现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4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70余人。与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七所高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约350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大学生艺术团荣获中国合唱节金奖、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清远剧社荣获全国高校“最佳学生社团”称号。少数民族体育特色鲜明,学生多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队获得第五届世界大学生龙舟比赛两个项目第一名。在全国“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评比中荣获“行星级”优秀作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硕,荣获全国优秀团队、风采大赛冠军等多项荣誉。志愿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校团委获全国首批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近3年获得省级以上A类学科竞赛奖项854项,其中国家级203项,一等奖21项;省级651项,一等奖102项。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建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内涵建设,内部治理”的主题主线,提出了“特色发展、重点建设、人才强校、文化铸魂”的战略方针,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为“让丽院师生更自豪、让丽水人民更满意”的大学。
新阶段新征程,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使命,实干争先,勇毅前行,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评估
关于丽水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丽水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14日 下午1:5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太湖南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浙江湖州。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建的嘉兴供销技工学校、嘉兴粮食技工学校、浙江电大嘉兴分校,1999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学校占地面积601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具有典型的江南地域特色和浓郁人文气息。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创办的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初期主要开展残疾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1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2017年9月,整体东迁绍兴上虞办学。2019年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2022年9月学生规模突破万人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著名企业万向集团合作举办、并获得境外专家团队全力支持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学院自2014年迁建桐庐以来,继承和发扬了浙江工商大学“诚毅勤朴”的优良校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商科”人才。

宁波财经学院
学校始建于2001年,2008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由原校名“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是浙江省“双一流196工程”院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其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此后历经浙江财政学校、浙江财经学院等时期,2013年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前身为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有4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秉持“修德、长技、求真、尚美”的校训,践行“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