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经过83年励精图治,学校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规模结构合理、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学校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甘肃省文明校园。
招生电话:0936-8283598
电子邮箱:zhshb@hxu.edu.cn
办学历史 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并入;2001年升本改制为河西学院;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建成了以师、农、医三大民生学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战略区位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肃及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周边省区,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办学定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坚持“做足河西文章,产出特色成果,建强丝路名校”的发展目标,践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河西地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和高等教育沿丝绸之路向西开放的前沿基地。
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71.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6.0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0.70万册,电子图书191.04万册;学校拥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学术交流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智慧就业中心、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敦煌文化传承创新中心等教学科研和文化活动场馆。有两所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祁连人才”工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265人,专任教师总数1112人,教授212人,副教授472人,博士学位教师246人。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甘肃省“园丁奖”12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2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15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3人。学校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学科专业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现有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数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农业、旅游管理等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72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64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形成“教师教育、生态农 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五大学科集群。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
教育教学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科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0个二级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10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5人,留学生14人。持续实施“本科教学卓越计划”,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有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83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3.7万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形成了“政治可靠、专业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的“一靠三实”育人品牌,涌现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他们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各条战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现有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研究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32个,省级科研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近五年,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等49项,国家部委和省级项目28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5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78部,发表论文4328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专利奖、社科成果奖175项,授权发明专利65项。学校扎根河西,立足地方,在支教援疆、乡村振兴、玉米制种、祁连山生态保护、河西历史、教师教育、旅游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服务社会能力与社会贡献率不断提升。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空间。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阿塞拜疆国立农业大学、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维特利亚理工学院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2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先后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40余人来校工作,有3人获得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设有中西亚青年国际学院;学校被授予“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对口支援 学校坚持向外借力和自身发力相结合,抢抓政策机遇求发展,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复旦大学对口支援高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帮扶高校。复旦大学对口支援以来,两校真诚合作,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干部挂职、资源共享、本科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帮扶高校,得到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组团帮扶,形成了“高层互动、基层互访、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新模式,在干部挂职锻炼、教师访学进修、博士定向招生、本科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合作、师范专业“一对一”帮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正在持续显现。
支教援疆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高站位谋划部署,16年坚持不懈持续推动人才援疆工作,已派出33批13539名师范生赴新疆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有力地支援了新疆的发展;实施“千人进疆就业计划”,13521名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创业,学校获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高校、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为提高新疆基础教育水平、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锚定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河西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评估
关于河西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河西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5日 上午9:04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在88年办学历程中,累计培养近8万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专门人才,为甘肃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隶属于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2001年由原甘肃省建筑职工工程学院、甘肃省建筑工程学校、甘肃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工商学院
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第一批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2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5月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管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兰州工商学院。

甘肃警察学院
甘肃警察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49年9月的“甘肃人民公安学校”。1978年9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立“甘肃省公安学校”,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兰州交通大学
学校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国家北斗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铜城”——甘肃白银。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立的白银公司技工学校、1984年创立的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201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