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成立的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于2022年6月正式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锐意创新,以发展融合学科为特色,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成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的典范、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招生电话:020-88339116
电子邮箱:ugadmissions@hkust-gz.edu.cn
书院制/导师制
港科大(广州)本科教育采取书院制的培养模式,书院与枢纽相互协同:枢纽重“教”,侧重于学生学术的发展,以交叉融合学科的模式培养创新之“才”;书院重“育”,侧重于学生为人的培养,以教育之“育”培养“人才”之“人”,先成人,后成才;书院与枢纽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创新教学
本科教学将传统的、流水线式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模块式”的课程超市;在导师指导下,不同的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师生共同通过详细记录学生的选课和个人学术发展水平了解学习效果,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目的。
多模式学习
“沉浸式教学”和“小组项目式学习”模式,将老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者重塑为真正的教练和导师,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双向反复碰撞中和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并发展个体的主动学习能力,夯实学术创新基础。
融合资源
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在“两校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实行资源共享,如在实验室、图书馆、课程和教师等方面,学校融合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以发展融合学科为特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矢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等学府。
专业及学科设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科设置优先考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大湾区发展的产业需要,致力于解决当前国家产业所面临的“卡脖子”科技和培养未来科技的创新型人才。学校采用全新的、融合学科的学术架构,以“枢纽”(Hub)和“学域”(Thrust)取代传统的“学院”和“学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学校目前设有四个枢纽,即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系统枢纽和社会枢纽,枢纽下共设有十五个学域,即先进材料、地球海洋与大气、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艺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城市治理与设计、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等,这些非传统的枢纽及其学域很多都是国家当前或未来所急需的。学校将致力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及界限,积极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以发挥协同效应,创造超越学科的新型综合知识以贡献国家。
师资队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积极面向全球招聘顶尖学术人才,2022年9月开学前招聘的150名教师已经基本到位。办学第一阶段(2022-2027)在全球招聘400名专职教师和200名博士后研究员的计划正在稳妥有序的进行中。在教师延聘方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采用与香港科技大学一致的学术标准与学术机制,所聘教师基本都来自于全球前3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并切实落实对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两校协作关系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将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开展合作,两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地位平等。两校在学术规范、师资水平、课程质量等方面保持一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两校将实现实验室及科研设施高效共享,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健全经费和制度保障,形成科研合力,有利于创造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两校将推动学生互享课程资源,如果符合两校教务委员会联合学术协商机制所定的要求,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可修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科目及学位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生也可修读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目及学位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教育部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合作大学的有益尝试,学校融合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内地与香港教育的融合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数据评估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香港科技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13日 下午2:11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广东省梅州市,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高校,建有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深圳城市职业学院
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深圳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4年首批5个高职专业招生(夏季高考生)。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教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冼东妹、傅海峰、江嘉良、孙彩云、董兆致等一大批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明星以及约10万余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创造了广东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东莞速度”,开创了东莞职教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办学规模6000人,已于2021年9月正式开学,在校生3649人

岭南师范学院
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始建于雷州府城的雷阳书院,1903年改为雷阳中学堂,1904年开设简易师范科,是为我校师范教育之始,后历雷州中学校、广东省立第十中学,1935年成立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54年迁入现址,1978年升格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改为湛江师范学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