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佛山市人民政府举办和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佛山市国家级工业园三水园区腹地,总占地面积956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超万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址:https://zs.fspt.edu.cn/ https://www.fspt.edu.cn/
招生电话:0757-87263121
电子邮箱:12327@fspt.edu.cn
学校校训为“修身 笃学 长技 创新”。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策略。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示范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广东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单位;是佛山市职业教育基地总部单位、佛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牵头单位、佛山市职业教育学会牵头单位。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融互促;坚持推进“双带头人”工作制度,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智能制造学院智能控制系党支部、经济管理学院商贸系党支部分别于2022年、2024年荣获“全国样板党支部”称号;另有广东省样板党支部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佛山市“四强党支部”1个。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学校秉持“立足地方、服务企业、质量为本、校企联动”的办学理念,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佛山区域重点产业,紧密对接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新产业引领新专业,强专业支撑强产业”的专业建设原则,形成了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为龙头,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为两翼,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专业群、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群、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为新增长极的10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现有40多个招生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12个,主持并完成3个广泛共享的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成果80多项,省级成果340多项。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400余个。其中,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4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学校心理素质拓展基地获评2024年度国家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
学校全面实施“校企双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业企业深度融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目前与学校开展长期合作的市内外企业近1600家,包括华为公司、美的集团、海尔集团、一汽大众、比亚迪、海天集团、碧桂园、凤铝铝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等。提供场地与长安福特公司合作共建“华南培训中心”,常年设立企业冠名订单班40余个,校企共建10个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双元“共建、共育、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局面。学校每年培训人员超过8万人日,每年职业技能考证达3960多人次,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入选金平果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100强”院校。
学校瞄准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新质生产力,形成产教科教融合、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格局。建设“高特专精新”平台,建立36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培育9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余项。学校获评广东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实训基地,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实现授权专利超100件/年。建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国家工业园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学校连续两年获评广东科技成果转化榜十强高职院校。学校立足佛山岭南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宣传;依托思政教育资源、平台、素材,汇聚思政育人磅礴力量。自2020年以来,学校获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省级8个,市级示范基地1个、特色新型智库1个,获得技能大师工作室立项23项,获得省教育厅社区教育示范基地4个。
学校积极践行人才强校战略,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推行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引领工程、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双百工程和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四大工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目前建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我校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60余项,省级奖励870余项,创新创业大赛奖励90多项。涌现大批优秀学子,如张展耀同学荣获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颁发的“2017年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张铭茵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光伏专业优秀毕业生许继源、陈潇跃等学生在校创业的“佛山市华易科技有限公司”,历时5年,成为产值达35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我校学生在国际技能和创新大赛上屡创佳绩,获得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两金七银,组织参加第72届、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科创竞赛,共获4金2银。多年来的招生工作中,普通高考文、理科第一志愿投档率均达到100%,学校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学校招生就业态势好,就业率移居全省前列。学校积极对接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知名本科院校,不断拓展学生学历提升路径。每年专升本录取数远超毕业生总人数的20%,2024届本科班7名学生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生成长通道持续拓宽。
学校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拓展对外开放与交流。陆续在马来西亚、印尼、匈牙利、德国等国家开设“功夫工坊”,塑造职业教育国际化自主品牌。成功入选非洲、亚洲等国家职业标准立项建设单位;加入“中国-匈牙利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计划”,成为“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单位,校“光伏设备使用、维修和保养技术员/工程师”项目成功入选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建设单位。
学校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成为广东省首批“德国工商会合作学校”,与全球知名企业——德国KUKA集团联合建立机器人应用技术与培训中心,与3D systems公司共建3D systems大中华区培训中心。学校融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与国际知名的佛山市龙头企业科达制造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智能制造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与行业领先企业宁德时代邦普循环就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学校是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和“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建设单位。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制造业当家、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与中国制造业强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努力建成富有佛山产业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职业院校。
数据评估
关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11日 下午4:3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有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旅游家政与艺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食品药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共9个二级教学部门。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1.16万余人(不含面向社会扩招部分)。

广州华立学院
2021年经教育部同意,转设为广州华立学院。学校现有广州增城和江门银湖湾两个校区,校园占地近2000亩;设有16个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230余人,是一所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深圳理工大学
2024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办学起点高、研究型、小而精、对外开放程度高的特点,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尚德惟新、求真务实、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立足水利、服务社会”为办学定位,秉承“厚德、笃学、慎思、弘技”校训精神,

韶关学院
先后由韶关师范专科学校、韶关大学、韶关教育学院、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原韶州师范学校)、韶关学院医学院(原韶关卫生学校)等5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0年升格本科,200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2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主力军、主基地,学校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民航专业门类最全、培养规模最大、能力最强、水平最高,享誉国内、在东南亚民航有着较高影响力的职业院校,为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空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广东药科大学
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现有广州(大学城、宝岗、赤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学校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2个学院(部)、3个研究所(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经67年砥砺奋进,已形成“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