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培育)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官方网址:https://zsb.sspu.edu.cn/ https://www.sspu.edu.cn/
招生电话:021-50217411,021-50214975
电子邮箱:zsb@sspu.edu.cn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成长的一所新型大学。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所以“工业大学”命名的高校。学校在60余年办学过程中,历经成人教育、全日制本专科教育及至硕士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为上海和全国输送了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近20万名,培养出了130余位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形成了“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二工大人守正创新,砥砺奋进。
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金海路校区地处上海浦东金桥,紧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毗邻。学校下设16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占比52%,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白玉兰计划及东方英才、曙光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80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内涵发展。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及一批高水平高职专业。“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Ⅱ类高原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学校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依据规划安排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两个高原学科和“人工智能”“能源与环保”两个新兴交叉学科。布局能源系统工程、船海装备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未来学科方向,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等30余个。承担国家级及上海市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上海市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上海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60余项。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230余门。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近三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390余项,共获得奖项194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59余项。
学校始终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热物性大数据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上海市数字文旅设计创新中心”“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研究院”等学科科研平台十余个。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同时拥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及两个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商飞、中船、宝钢、华虹、上海电气、中银上海分行、迪士尼,航天八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上海计算所、上海材料所等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二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的21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启东共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成效凸显,荣获“上海市 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上海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承担“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任务。注重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近三年,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获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类奖项30余项。结合优势学科,发挥科教育人功效,培养专业科普队伍,产出特色科普成果,荣获浦东新区科普大赛、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等科普类奖项近10项。
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71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开展学生国(境)外项目近150个,其中联合培养项目50余个。现有来自26个国家的130名学历留学生。目前建有全英语专业7个,共开设本科全英语课程122门,其中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9门,上海高校国际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9门。学校拥有国际联合实验室及联合研究中心18个,与海外联合申报欧盟伊拉斯谟+项目10项。成功举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球合作伙伴周、法国主宾日等特色国际交流活动。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传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评估
关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7日 下午3:2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

华东政法大学
从苏州河畔到佘山脚下,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3年,松江校区建设启用。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首任董事长为两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李国豪,第二任董事长为上海市原副市长夏克强,现任董事长为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家伦。学校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民办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一贯坚持依法办学和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是上海市最早由教育部批准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之一,是上海市市级特色高职院校和上海市示范性民办高校,2018年成为上海市首个取得非营利性办学许可证的民办高校。学校曾荣获“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等殊荣,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47年。学院是上海市唯一农字头高校,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上海市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试点院校,是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学校正式由闸北区业余大学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校名源于《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提议并题写,“行健”二字蕴含的天道刚健、自强不息之意贯穿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同济大学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