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办学历史肇始于1907年的绥远中学堂附设简易师范科,1922年更名为绥远师范学校,200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2003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高等学校,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内蒙古自治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招生电话:0471-6586286
学院设15个党政管理机构、2个群团机构、3个教辅机构、15个教学机构。学校占地面积1552.51亩,建筑面积457172.67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343.39万元;纸质图书1033209 册,电子图书717970册(折合后 688806 册),折合生均图书115.25册。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4942人;专任教师84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4.29%,硕博学位教师占比76.31%;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3.23%。
学院聘请现代产业导师、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共计24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52%,兼职教师授课课时占专业课课时22.46%;特聘外籍客座教授9人。现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共计11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0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级教坛新秀9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类专项人才1人、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1人、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及第三层次人选7人、自治区“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项目”三层次人选5人近五年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大赛奖励300余项,其中获技能大赛、科技学术竞赛国家级奖20项。近年来,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5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入选自治区“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4种、教学(课程)资源库4个、精品课及在线精品课程23门;建成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紫色马铃薯花青素提取工艺及中试生产线”项目获自治区首届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师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44项。
设置高职专业52个,有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药品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群9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9个。对接产业优化调整专业效果明显,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60%。
有校内实训场所429个,其中理实一体化实训场所369个。有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3个,实质性运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23个,相对稳定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89个(近五学年累计接收实习学生20 人以上)。与国家电网、内蒙古中环、华为、阿里云等243家企业形成双向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院技能供给和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校企共建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试点1个、产业学院4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4个、企业职工培训基地2个;与央企、国企、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24个。学院是10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和家长满意度高,形成了具有呼职特色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十四五”期间,学院获批厅级及以上立项科研项目53项,教师发表论文共计1180篇,出版著作234部,取得专利145项、软件著作权88项,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42项。学院在生化研究所、马铃薯食用菌研究院的基础上,依托花青素提取中试生产线,以药品生物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师资为核心,建立了花青素生产工程研究中心。学院积极推动科研团队项目建设,迄今已成功组建起20支科研团队,并正致力于进一步打造11支新的科研团队。在此过程中,已初步凝聚起一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并广泛涵盖院内教师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各团队以科技项目为桥梁,致力于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聚集,显著提升了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与水平。
学院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方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工业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学历教育项目,被评为自治区“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职业学校”,入选“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
学院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一体推进“提质培优”“双高校”“职业本科”建设,实施“三全育人”“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双创育人”示范工程,取得一系列示范性成果。先后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分基地”“全国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首批自治区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治区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成果建设培育项目成果奖”“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校美育实践先进单位”等,入选2023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A类名单。
数据评估
关于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26日 上午9:26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实训设施完备,智慧校园基本建成;学校的千亩校园是国家AAA景区,200多个各类实训基地的设备规模过亿元。

内蒙古大学
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始建于1984年,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民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

集宁师范学院
1958年,集宁师范学校建立,同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197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乌盟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大专班。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秉承“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立足阿拉善、服务内蒙古、扎根西北边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小而精、精而特、特而优”的发展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服务办好“两件大事”,聚焦自治区及阿拉善重点产业链和边境地区社会事业,对标“双高”校建设标准,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进中高职全日制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形成了与全盟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和布局。

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
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