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辽宁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招生电话:0411-84763156,0411-84763157,0411-84763158
电子邮箱:zsb@dlou.edu.cn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溯源到1906年的奉天水产实业学堂。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整合营口、锦州、佳木斯、兴城四地的水产学校在大连成立东北水产技术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第一所正规水产学校,原为农业部直属的四所水产类高等院校之一,2000年划转辽宁省管理,2010年由大连水产学院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
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全国离海最近的高校。有黑石礁校区、大黑石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使用海域面积67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6个学院(部),8个经营性产业研究院类机构。有教职工1200余人,在校生20000人左右。
73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蓝色大学,百年学府”发展理念,秉承“海纳百川、行稳致远”的校训,坚定“立足辽宁,面向黄渤两海,辐射全国,走进五湖四海,走向世界,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定位,因水而生,依海而兴,成功走出一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扎实推动理、工、农、文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学校为1981年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院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现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在招本科专业。水产学科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层次,在教育部前五轮学科评估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等7个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示范专业等66个次。专任教师870余人,入选“万人”“杰青”“优青”、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次,入选“农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兴辽英才”“攀登学者”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40余人次,柔性引进“双聘院士”“深蓝学者”等6人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其他省部级团队30个。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部设施渔业重点实验室、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3个,其他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117个。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海爱海强海、知渔爱渔强渔的高素质人才。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项目、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10门次,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国家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85项,省级“四新”建设项目6项,省级一流课程、精品示范课程等146门次,省部级规划教材、优秀教材57部。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部级奖项3000余项。作为北方海洋渔业行业骨干、青年先锋培养的摇篮,学校先后为我国海洋水产事业培养了十余万名高素质人才,有半数以上毕业生在中国水产、辽渔集团、中船集团、中远海运等知名企业就业或在国内外一流大学进一步深造。
学校坚持有组织的科研,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在水产良种创制、渔业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免疫研究、海洋牧场建设、海洋工程装备、渔政渔监管理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60余项;获省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项。创办的亚洲发育与比较免疫学大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学术影响。主办的《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多次获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等。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产业,全面构建特色渔业产业综合服务和现代海洋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近年来,学校创建并开展“蓝海行动”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品牌活动,促进辽宁海洋产业新增产值16亿元,获批菲律宾蛤仔“斑马蛤”“白斑马蛤”“斑马蛤2号”、刺参“水院1号”、虾夷扇贝“明月贝”和中间球海胆“大金”国家级水产新品种6个,颁布实施标准110余项、发明专利230余个。学校承担海洋渔业省部级部门专项委托的各类立法修订、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等工作100余项,为海洋发展、渔业决策咨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分院单位,我国北方唯一同时拥有海船船员和渔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校,学校累计培训农业渔业技术干部和管理人才3万余人次、培训船员4万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铸魂育人,传承发扬“水的精神”,一体推进“一训三风”建设,精心打造“蓝色讲坛”“海洋嘉年华”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是大连市唯一入选辽宁省精品研学路线高校。大海大青年抗疫突击队“风雪中移动的雕塑”所展现的“信念坚定、风雨同舟、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精神,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多年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时任中央水产部部长许德珩,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时任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鲁昕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在推动海洋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寄予了厚望,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为学校题写过校名。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视察我校工作时指出,海洋大学要发挥好北方地区海洋渔业船员培训的带头作用,聚焦水产种业建设,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多做贡献,多出力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强与非洲、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沿线国家的合作,先后与22个国家(地区)的107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具有留学生教育资格。学校先后加入“农林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国际联盟”“中国-挪威海洋大学联盟”等多个优质国际教育平台,获批教育部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资格,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冰岛联合国大学渔业培训项目(UNU—FTP)国内唯一合作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勇毅前行,朝着高水平海洋大学奋斗目标加速迈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洋篇章、辽宁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2025年3月更新)
学校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黑石礁校区)
邮编: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平路288号(大黑石校区)
邮编:116036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东长春路二段12号(瓦房店校区)
邮编:116300
联系电话:0411—84762652 84763008 84762612
传 真:0411—84763306
网 址: https://www.dlou.edu.cn
数据评估
关于大连海洋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大连海洋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9日 上午10:1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回应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需求,为国家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先后有百余名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工作。

沈阳工业大学官方
2019年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与辽宁老工业基地血脉相依,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同向同行,是“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建设者、见证者。

沈阳师范大学
2000年,学校成功换建新校园,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73年的铁岭地区卫生学校,1984年更名为铁岭市卫生学校,2010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铁岭市卫生学校升格为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大连财经学院
学校具有鲜明的财经特色,形成了以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类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2014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被中央军委、教育部批准为士官定向培养院校,同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辽宁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

东北大学
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2006年6月,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决定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分离,继续开展中专教育,后并入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