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发端于1952年2月组建的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自此开启了黔西南地区现代师范教育的历史。1975年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改称兴义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师专,1993年又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招生电话:0859-3236966,0859-3568066
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列为贵州省第二批应用型发展转型试点高校,2019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生。近年来,学校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和“大道至简、达及天下”的办学精神,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4万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22年,如期完成“一校一址”整合,在整合基础上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优化与提升。2023年,学校管理体制由“省州共建、 以州为主”的“共管” 管理体制调整为“省政府统筹管理、 省教育厅主管” 的“省管” 管理体制。
地理位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地处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属“左右江革命老区”。学校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木陇街道办兴义路1号。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 1118 亩,建筑面积 31.4 万㎡,生均占地面积67.44 ㎡/生。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2131.08 ㎡,学生宿舍面积 97308.06 ㎡,体育馆面积14660.66 ㎡,实验室、 实习场所面积 24346 ㎡。学校拥有图书馆 1 个,图书馆面积 27189.21 ㎡,阅览室座位数 1653 个;纸质图书 145.68 万册,电子期刊 1.39 万册, 学位论文 344.95 万册,音视频 86357 小时。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 7.14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9106.07 万元。其中,2023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149.63万元,新增值占比总值的 14.45%。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12个二级教学学院,4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学校获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9 个;国家级一流课程 1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62 门;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100 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 个、省级一流教学团队 1 个、省级 “金师”(教学名师)6 名;荣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 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1 个;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1 个、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1 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 1 个、省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基地 2 个。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 750 人,专任教师 561 人,其中高级职称 266 人, 博士学位教师 123 人、硕士学位教师 337 人;外聘教师 112 人。学校有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千”层次人才、黔西南州州管专家等省州级称号性人才 26 人次。“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优秀教师”“贵州省教学名师”“黔西南州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57 人次。
人才培养:学校现全日制在校生1104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60%,涉及20余个少数民族,民族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37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本专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2.62%,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2.62%。
科研服务: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建有贵州省协同创新中心 1 个,贵州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3 个,黔西南州特色重点实验室 8 个,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6个;获批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 2 个,贵州省人文社科创新团队4个,贵州省学术先锋4个,贵州省学术先锋号 3 个。有贵州省重点学科 5 个,贵州省一流(培育)学科 1 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100 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2项,州科技进步奖1项。获批首届全国教材奖11个。
学校与省内外 10 余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 2万余人次。自 2016 年起连续 8 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论坛、中国—东盟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讨会、中国—东盟文化艺术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东盟数学教育论坛、“康养+”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发展论坛等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数据评估
关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6日 下午7:06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是华人商界领袖、台湾爱国企业家王雪红陈文琦夫妇捐资举办的一所非营利性公益慈善大学,中国工程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担任名誉校长。学校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内统一招生,教育部颁发高职(专科)文凭。学校地处贵州省惠水县百鸟河数字小镇,距贵阳市区和龙洞堡国际机场约40分钟车程。全校园免费无线网络wifi覆盖,设施设备齐全,常年有来自欧美等地区30余名志愿者外籍教师,是贵州省国际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花园式高校。2015年2月获得贵州省唯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院校”,成为贵州省政府重点支持的职业学院。学校目前在校生5060人,80.8%的学生来自贵州农村,始终坚持“公益兴学,教育扶贫”的办学宗旨,以“诚信、爱心、高尚”为校训。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模式下,以“创新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与产业扶贫”为目标,开设了20余个社会热门、市场紧缺型专业。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了“校企深度合作”,分别与百度公司、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Marriot)、HTC公司、用友公司、梦动科技、课工厂、多彩贵州农业生态公司、北京唐人坊公司等企业合作,派出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对实习合格学生100%就业推荐。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2014年4月16日,贵州财经大学根据教育部和贵州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并在黔南州惠水县建立新校区,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21年5月31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同意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转设为贵州黔南经济学院的函》(教发函〔2021〕75号),正式批准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转设为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茅台学院
学校坐落于“中国酒都”贵州省仁怀市南部新城,占地1076.2亩,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先进,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校园信息化智慧化程度高,学习生活环境条件舒适便捷。

铜仁学院
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传承红⾊“三线”精神,为党育⼈、为国育才,以办⼈⺠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结构,把学⽣综合素质提升、操作技能培养放在⾸位,致⼒培养“职业能⼒强、综合素质⾼、⼈才质量优”的⾼素质技术技能⼈才。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开设了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能物联网、电气自动化、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商务等五大专业群共25个专业,其中大数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获批贵州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

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
学院人才培养采取“双学位”“双学籍”、本科生“4+0”、研究生“2.5+0”的培养模式,突出国际化、创新型和跨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秉承“尚信笃行 德高技精”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根植商贸、AI赋能、跨界融合、创新发展、行业领先”的办学定位,聚焦贵州大数据经济化、互联网经济商务化,培养电子商务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累计培养10万余名“贵商”人才,成为我省商贸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