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华学院坐落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前身是创建于2003年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招生电话:027-87583391,027-87583392,027-87583393,027-87599198
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秉承“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确立“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十年提高”的发展战略,将学校建成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特色:学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将“个性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战略举措。经过十余年的共同创造,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建立全程本科潜能导师制,完善三类学生培养体系,分步实施“三个一”行动,创设多维度自主学习空间,帮助每个学生立志成才。
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聘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一批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带头人和管理者。现有教师千余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6%,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4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先后有39位两院院士、著名专家学者到学校研讨,推动学校建设发展与特色培育。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845亩。教学行政用房31.82万㎡,全校运动场地面积5.82万㎡,学生宿舍面积18.51万㎡,固定资产总值132,205.80万元;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面积3500㎡;图书馆馆藏图书164.2万册。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红枫成林,被誉为“武汉市高颜值校园”。
人才培养:学校秉承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优良传统,营造大学人文氛围,开设了“院士、名人、企业家”讲坛,杨叔子、李培根、罗俊、李德仁、杨福家、叶朝辉等20多位院士、校长与学生交流50多场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学风。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135人,其中本科生15725人,专科生2410人。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华中数控、中兴通讯、金石兴、嘉一高科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10个育人平台;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等多项荣誉资质。近三年,学生获专利51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32项,省级立项87项;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50%以上,体测合格率85%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735名;在各类学科、文体竞赛获省级、全国性奖2313项;获省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12项,涌现出“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等一批优秀典型。2023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文体竞赛,获省市级以上1178人次,其中国家级416人次。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共计6人次;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共计24人次。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8个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设有基础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城市建设工程学部、经济管理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外语学部等8个学部。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4个,覆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形成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 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5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2项,省级教研项目8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科学研究:截止2023年,学校建有9个科研基地,其中2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中心),7个校级科研基地;建有18个科研创新团队,其中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0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截止202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等纵向研究课题共计346项,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9项;共承担了295项横向课题,合同经费5058.96万元。近三年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课题67项,单项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12项。2016-2023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20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73篇,三大索引收录194;出版著作共计66部;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7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国际合作:学校通过推动多种国际游学、海外实践,建设综合、立体的国际交流和深造体系。学校也积极联络海外高校,与英,澳,日,韩等国家近20所高校建立了中外联合培养平台。同时,学校还开展了高校国际交流的交叉学科课题研究,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共建创新科研团队;建立日语海外实习基地;引进美国常青藤高校线上交叉课程。
社会声誉:学校生源质量与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民办院校前列,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5%以上,毕业生平均初次(9月1日)就业率87%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满意度均在96%以上。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获得潘懋元、顾明远等知名教育专家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湖北民办本科高校第一位;连续三年被新华网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和“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连续多年在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排行榜上位居前二位,荣膺“中国六星级民办大学”;“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特色与典型经验。
数据评估
关于文华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文华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12日 上午9:4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2019年,襄阳市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市属最大国有独资公司---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作为学校新的投资方,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和资源保障。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学院于2010年通过了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评估,2012年通过了湖北省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及专业审核评估,具有自主颁发学士学位资格。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学校是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
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学院的举办方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推荐派出院领导、中层干部参与办学和管理,学院的教育教学接受武汉体育学院的指导和监督,武汉体育学院的师资、图书、训练场馆及实验设备等资源与学院实行共享。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教育厅、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签订协议,共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武汉东湖学院
2012年成为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2014年入选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发起成立了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2018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5年5月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坐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南濒月湖,北临汉水。学院环湖而建,别具现代风格,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