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千年古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洛阳,是一所由洛阳市政府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成立于2011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的豫西公学。201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洛阳职工科技学院(市高级技工学校)、洛阳市卫生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8年经市政府批准,市财经、市财会、市文化艺术学校和市第二卫校与学院重新整合,成立新的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伊滨校区、高新校区、瀍河校区、西工校区、西苑校区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8亿元,馆藏图书110.68余万册,校内实训场所434个、校外实习基地158个。学校下设19个二级教学单位、1个直属附属医院(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2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有医药卫生、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13个大类64个专业,专任教师1000余人,在校生24000余人。学校是首批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卫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址:https://zjc.lypt.edu.cn/ https://www.lypt.edu.cn/
招生电话:0379-62233832
电子邮箱:zsk@lypt.edu.cn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学以致用 行以致远”的校训,按照“立足洛阳市,服务都市圈,打造双高校,助力新引擎”的办学定位,提出“巩固提升医科、做大做强工科、打造特色人文社科”的专业发展思路,以“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产教融合理念为引领,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养老、文物考古、文旅融合(非遗传承与传播)、宠物与人类健康、跨境电商、戏曲与音乐艺术7大专业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正在实施国际化、数字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较高数字化能力、宽广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正努力朝着“奔职大”目标迈进!
【专业办学】
学校聚焦河南省“十大战略”和洛阳市经济产业发展,建设有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点、2个市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河南省示范性专业、13个本科培育专业;目前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全科医师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健康照护师培训基地、河南省养老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医养照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近年来,学生荣获全国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奖项11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奖项66项。
【科技创新】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搭建多元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有2个中原学者工作站、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匠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生命科学与健康教育馆”等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以及“毛书歌中医正骨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个大师工作室。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军事医学创新工程专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1、北大核心百余篇,授权专利140余项。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现有专任教师1253人,其中,博士学历教师64人,硕士学历教师629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309人,“双师型”教师502人,河南省领军人才、省级高层次B、C、D类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级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拔尖人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大工匠、河洛大工匠、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60余人。兼职院士、全国技术能手、中原学者、省领军人才、省级高层次B、C类人才及中原大工匠等高水平专家78人。
【产教融合】
学校积极融入“一体两翼”建设,探索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新模式,牵头成立“洛阳高新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人才共育新平台;创新构建“四方联动、四链贯通”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造“政行企校”四方多元合作机制,努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有机衔接贯通。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签约共建产业学院,与洛阳市6区4县签署政校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办学】
学校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以职业教育之力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近年来,先后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职教理念,与奥地利维也纳高等应用专业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工艺大学等高校共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打造“中文+职业技能”海外办学平台,在突尼斯苏塞大学设立海外分校并建设大河工坊,将中医适宜技术与传统文化带向世界;在泰国建设建龙海外培训学校,面向泰国师生开展中文及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合作在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共建大河工坊。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共同成立“中意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承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YES项目)”,以及“古都奇遇”国际研学项目,累计接待了8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学校自主打造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平台“环球教育嘉年华”,在河洛地区打造国际研学旅游基地,并设立洛阳市唯一的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考点。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就业导向,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业育人模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录用。近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满意度均保持在95%以上,涌现出挺身救人的“河南好人”王巧玉、“驻守边防,保卫边疆”的汲沛霖、“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柳浩兰等优秀毕业生。
学校坚持育训结合,以培训项目多元化、培训对象多样化为思路,打造“互联网+社会培训”新模式,积极开展SIYB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退役军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大力推进各类公益性培训,精准对接社区人员需求,有效推进示范性社区学院建设;扎实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不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服务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现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9个,面向社会开展40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可开展94个工种的自评与社评工作。
【党建引领】
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声誉与日俱增,全体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满怀期待、充满信心。
学校现建成1个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全省高校样板党支部,1个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市级五星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
数据评估
关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9日 下午3:0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围绕一流大学建设中长期任务与“221”战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到2035年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其前身是1955年创建于开封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 1700 余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学校校舍功能齐全,教室、实训室、图书馆、行政用房、活动场地等结构合理。学校适用图书 70 余万册;学校自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 亿元,总资产已达 12 亿元。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
2023年9月,学院开设现代农业技术、宠物医疗技术、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在校生785人。2024年新增食品智能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电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等8个专业,

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焦枝铁路、孟宝铁路交汇于此,郑万高铁、即将开建的平漯周高铁、呼南高铁使这里形成新的交通枢纽。郑州新郑机场,洛阳机场,南阳机场均1小时内到达。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造就了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等众多历史先贤和哲学家冯友兰、作家二月河等现当代名人,为南阳医学高等教育提供了丰腴的文化沃土。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为产业育才、助学生立业”的办学宗旨,秉承“手脑并用、善言敏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河南省教育厅和中原油田鼎力支持下,学校锚定建设全国高等职业特色名校和培育国家级“石化工匠”品牌的奋斗目标,对标“国标”和一流,高度聚焦学科专业群建设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深耕石化、工匠报国”为校训,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换道追赶战略,正在加速成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