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校本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先后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专科学校、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称“震惊、震撼”。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专家组赞誉“情怀大、格局大、手笔大、作为大”。2021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校发展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
黄河科技学院官方网址:https://www.hhstu.cn/ https://www.hhstu.edu.cn/
招生电话:0371-88858888,0391-3711002
学校连续七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连续四年在广州日报全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位居民办高校第一名。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获批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创业孵化园示范基地、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等。“黄河众创空间”获全国首批众创空间,与大学科技园双双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国务院“双创”专题督查等3个调研组先后到校调研,均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通稿报道并刊发在国务院网站。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与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作为全国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建校初期积极寻求建立党的组织,创办人胡大白“十年找党”传为佳话。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创建了“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模式,创立了“以党校和青年突击队为抓手,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组织格局。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教育部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
教学设施完备,校园风景优美。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占地40%,被评为“河南省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等。学校建有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自建两家附属医院,建有各科类实验室136个,实验分室428个,校外实训基地252个;教学科研仪器总值5亿元;馆藏图书387万册。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汇聚优秀青年人才和杰出创新团队,打造德才兼备、学术造诣深厚、学科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热心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师队伍,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高端人才150余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高级经济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800余人。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着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对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学校现有工学部、艺体学部、商学部、医学部、应用技术学院等9个学部(院),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感知工程等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凸显了对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重点打造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等6个特色专业集群和8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获河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首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愈加凸显。
现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河南省特色、品牌专业等36个。学校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河南省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落户我校,承办了河南省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暨上线发布会,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持续创新“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推进翻转英语、翻转体育和其他核心课程改革,建设“智慧校园”。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多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学生获得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666项,在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3银7铜好成绩和河南省优秀组织奖;学校先后入选“2012-2016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竞赛榜单(TOP300)”、“2018-2022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100)”、“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100)”。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河南省赛中,取得1金3铜和河南省优秀组织奖。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0多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郑灏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段志秀、张大奎,“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田源,“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魏国胜,“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靳利现,“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典型人物”宋广东、王玉侠,“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李威、赵杰,“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马永恩,“河南省最美大学生”马维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
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应用型科研为主导,开展与中科院软件所、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惠普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建有省市级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地厅级科研平台22个,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2个;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近400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河南省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奖励12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208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9.4;获专利4642项,入选2016年度“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十快高校”。学校成立了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工程研究院、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河南新经济研究院、河南省数字乡村创新中心等25个研究机构,连续出版《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民办教育蓝皮书》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多次被省领导专门批示。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CTTI年度精品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全国仅7家智库同时入选);受省发展改革委委托,对全省双创示范基地进行第三方评估;为建业集团战略转型、沿黄流域乡村振兴等提供智力支持。
拓宽开放办学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校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养、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众多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学校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日本东京福祉大学、丹麦葛莱运动学院等开展暑期游学、交换留学生等项目,招收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留学生;先后聘请外国专家200余人到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
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及职业培训,建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首批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等,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发起成立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协会,已有近百所高校参加,推动高校、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与二七区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打造“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满足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需求;自筹资金1.5亿元,设计建造智慧逐梦体验馆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网络安全教育基地”;发挥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开馆九年来接待参观达18万多人次;免费举办下岗工人、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等培训1万多人次;通过河南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并连续两年获得双向补贴,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享有补贴的高校;建有现代化非营利的三级综合医院,坚持医教研结合,医养结合;先后组织承办第四届(GAUC)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两届中国(河南)新药研发交流与技术转移对接会、2016中国创客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创客大赛、中原创新发展论坛等重要活动百余项。近三年来,上级部门、知名企业、兄弟院校共计300多家单位来校参观考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完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一流应用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校40周年献礼!
数据评估
关于黄河科技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黄河科技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9日 下午2:34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建校二十余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6万名优秀毕业生。在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学校排名全国综合第五。学校秉承“明德 至善 慎思 笃行”的校训,“乐业竞进 勇争一流”的校风和“敢于超越 自强不息”的学风,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学校地处中原腹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紧邻京港澳高速公路、轻轨17号线、许昌高铁站,距离省会郑州40分钟车程,距离新郑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8年升格为南阳农学院,1959年更名为南阳农业专科学校,1964年更名为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2013年升格为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学院荣膺“中国工匠精神示范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中原民办教育创新发展品牌”“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园林单位”“焦作市级文明单位”“沁阳市科技创新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学院积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培养方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办学质量和效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这里是“字圣”许慎故里、贾湖骨笛出土地,是郑州都市圈重要枢纽城市,美丽的沙澧河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十字形”高铁、“井字形”高速立体交汇。独特的地理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莘莘学子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更名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平顶山工学院,2008年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

信阳学院
【办学定位】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生为本、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秉承“求真创新、 勤学笃行”校训,弘扬“爱国诚信、朴实尚学”校风,发扬“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精神。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