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医学院是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厦门市乃至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属高校、省市共建”的管理体制,2023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渊源可追溯到1898年在鼓浪屿创设的医学专门学校。学校传承“德厚立人、术湛立业”的校训,弘扬“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校风和“忠诚、团结、实干、创新”的学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院校实际相结合、凝练形成富有厦医特色的“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患者尽心”的“四尽”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理念,立足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和医药、健康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升本更名”以来,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的新跑道上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实现了跨越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招生电话:0592-6275566,0592-6375566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位于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故里——厦门市集美区,依山临海、嘉庚建筑、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管理到位。现有师生医护员工近1.2万人。校园总占地面积885亩(其中现校园面积520亩、新增二期用地365亩),总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4.3亿元,图书馆藏书78.5万册,电子图书达71.4万种。建有2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4所教学医院和167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科专业日臻完善。现有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室和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等12个教学机构,设有图书馆、信息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等3个教学辅助机构。已形成“医、护、药、技”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学、助产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海洋药学、预防医学、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等18个本科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有在校生7540人。2021年起,学校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师资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学校聘请钟南山院士为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附属第二医院名誉院长。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074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75人,具有博士学位167人、硕士学位27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2%;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5%。另有外请教师2449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省高层次人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等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17人次,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先后获得一大批教育教学荣誉和成果。国家级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3个,全国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点各1个,国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一流课程1门。省级包括教学成果奖7项,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立项建设专业12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虚拟教研室1个,一流课程4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3项。市级重点专业7个。在全国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福建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专项奖3项,学校五次获“最佳组织奖”。
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现有省级科研平台9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立项1271项,横向课题229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及厦门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397项;发表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论文3095篇。
人才培养质量弯道超车。毕业生执医考试通过率、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等“三率”较高,其中,已毕业的三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近三届录取率分别为39.3%、46.6%和47.6%,被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同类院校前列,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立德树人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坚持培养“四尽”医药卫生人才,引导学生吃两样东西(吃苦、吃亏)、交两个朋友(图书馆、运动场)、插上两只翅膀(理想、毅力),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捐献造血干细胞、公交车救人等先进典型;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先后组织近1.5万人次的师生医护员工投身核酸采样、流调溯源和外地支援等抗疫一线,成为地方一支十分重要的抗疫力量。
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对我校开展对口帮扶;与台湾中台科技大学、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台湾海洋大学、辅英科技大学等境外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杜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大田大学、金泉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目前,厦门医学院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更大、更强、更稳、更严”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9年申报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早日建成办学方向坚定、服务地方有力、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
数据评估
关于厦门医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厦门医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10月6日 上午9:4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

闽南科技学院
学校董事会成员为菲律宾著名爱国华侨,情系桑梓,捐资办学、乐育英才,现任董事长为菲律宾著名华侨林国端先生,法人代表为前董事长夫人戴林亚燕女士,名誉校长为中国科学院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分会理事长陈兰荪教授,现任校长为袁自煌研究员。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秉承“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的基本原则,坚持“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前身“福建艺术专科学校”在三坊七巷诞生,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变化,历经多次调整,于2005年由“福建艺术学校”升格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学校现任院长孙砾,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作为集美大学来华留学生专班学历生和非学历语言生归口管理单位,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福建省政府奖学金和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的有利条件,以完善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广纳优秀国际生源,至今已培养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数千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集美大学
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