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报考代码:8622)是国家教育部备案、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充分肯定学院的办学理念并为学院题写校名。2024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整合江西轻工业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江西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江西工程学校(江西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办学资源和江西工程职业学院部分办学资源建设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官方网址:http://zsc.evc.jx.cn/ http://www.evc.jx.cn
招生电话:0791-85277315,0791-85787957
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江西省第二批高水平专业群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课赛融通”教学改革实验校、全国首批电商职业技能联考试点单位。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实训设备先进,拥有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能精湛、治学严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6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江西省首席技师4人,江西省技术能手8人,江西省技术技能名师2人。
学院现设资源环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专业学院,开设专业37个。近年来,学院教学质量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江西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专业、江西省骨干专业、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等。已建成江西省“十四五”期间首批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10个。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在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教学竞赛中获奖118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院就业渠道畅通。学院与全国100多家企业开展人才合作培养,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院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革故鼎新,勇于开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面推动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工科特色鲜明、省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数据评估
关于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江西工程职业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9月29日 下午7:3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恢复本科办学,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2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南昌工程学院更名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东华理工大学
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新工科和新文科项目入选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西省唯一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6月,学校获批职业本科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7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新增办学地址,成立井冈山校区。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前身为部属全国重点中专学校江西省电力学校和国家先进成人大专院校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2年更名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院与江西电力技师学院、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南昌分校、中共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实行五位一体、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和行业特色,致力于服务“交通强国”“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服务发展、打造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