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学校于2006年2月设立,前身为柳州师范学校(创办于1940年)。2007年5月,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柳州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和柳州市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整体并入学校。学校坐落于柳州市官塘职教园区,占地1003亩,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导,集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国际学生教育和技能培训于一体。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官方网址:https://www.lcvc.edu.cn/zsjyc/ https://www.lcvc.edu.cn/
招生电话:0772-5331029,0772-5330577
电子邮箱:lcvcdzb@163.com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先后获评为国家1+X证书试点院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广西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2018-2022年连续5年获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成人教育超3000人,国际学生200余人。设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师范教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开放学院、中专部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无人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小学教育等45个高职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群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建成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1个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基地。此外,学校与鹿寨县人民政府合作,设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鹿寨分院(中专部),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示范改革;在印度尼西亚设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是广西首家在境外设立分院的职业院校。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共组建专业教学团队20余个,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80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1人,获自治区认定的“双师型”教师331人。现有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1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1人、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广西高水平创新团队1人,特聘国家级技能、技艺大师2人。
学校树立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党建工作质量有新提升。2021年,柳州城市党建学院(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在我校成立,开启了党员教育培训的柳州模式。2022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办(港澳台办)党支部获教育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4年,学校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创新实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助力柳州职教走向海外,形成以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三国为主,辐射东南亚、中亚以及意大利、匈牙利、德国等30多国的国际教育格局。自招收国际学生以来,学校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英国等20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200余名,留学生数量长期位居广西高职院校前列。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汽等大型企业深度合作,伴随企业走向海外,积极创建“产业伙伴型”高职院校,国际化特色日益彰显。2017年、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登“全国高职高专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2023年,学校入选“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是全区10所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之一。同年,学校“中国-印度尼西亚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入选广西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并于2024年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成功挂牌。2024年,我校“中国-老挝境外办学项目”被认定为“老挝鲁班工坊”,成为广西首个鲁班工坊运营项目。同年,学校顺利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成为首批获得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两所广西高职院校之一,和柳州首个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的高校。
学校坚持民族化办学理念。立足地方民族文化,以非遗研究、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体育为重点,构建“校村共建”助推乡村振兴的民族地区高职专业特色育人模式,将优秀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传承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设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柳州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与传承基地)、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民族艺术科技研究所,是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基地。建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似玉大师工作室,建成教学、科研、双创、技艺传承、非遗推广立体化自治区级育人平台12个,学校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团队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学校秉持“根植家乡、赋能城市”的办学情怀,坚持立足柳州、锚定产业,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学校积极推动部区共建、区域联动,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鲜明特色,更好地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面向东盟的国际产能合作与文化交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职教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产教集聚融合新格局贡献力量。
数据评估
关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8月19日 下午4:09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北海职业学院坐落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美丽的滨海城市北海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于2003年8月8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1月的北海市师范学校,至今已有47年的办学历史。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1999年4月,学校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129人,其中本科生22002人。

河池学院
2016年1月,学校获批成为自治区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9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经过70多年办学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高校。

桂林理工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原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早在1960年便开始本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8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0年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并入,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位于南宁教育园区,校园占地面积1057亩。现有在校生超16000人,教职工58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教师81人,“双师型”教师238人,硕士学历教师182人,具有留学经历教师22人。设立28个内设机构,其中教学机构8个。开设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技术等28个(含增设专业方向)涵盖安全应急特色专业,形成以安全技术与管理等为特色的专业布局。

南宁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南宁、桂林两个校区,南宁校区位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教育园区,占地1038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76万平方米;桂林校区位于雁山教育园区,占地730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48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功能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设施完备的宿舍楼、食堂、体育场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建于1956年,获得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广西新一轮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A类学校、自治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等称号,享有“广西水电黄埔军校”“水电人才摇篮”等美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