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地处广西首府“绿城”南宁,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体育局主管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是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双高”校建设单位),全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绿色学校”“节水型高校”。有公园路校区、相思湖校区2个校区,校园面积约500亩。现有全日制学生15500余人。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官方网址:http://www.gxtznn.com/zsw2021/ http://www.gxtznn.com/
招生电话:0771-2851929,0771-2425381,0771-2440281
电子邮箱:gxtzzsjy@163.com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广西体育干部学校,1958年更名为广西体育学校,1960年升格为广西体育学院,1962年停办,1971年恢复广西体育学校,1984年恢复广西体育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师资队伍精良。学校现有教师48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10人,正高级职称24人(二级教授2人),副高职称教师112人,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教师10人,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21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4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4人,广西“三八红旗手”2人,广西技术能手1人,自治区模范教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8%,自治区级双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4%。
办学特色鲜明。经长期办学,形成了“立足体育本色、服务人民健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先后涌现出李宁、吴数德、农群华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培养了林丹启蒙教练何国权、陆永启蒙教练兰燕云等10万多名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管理服务和体育产业等高技能人才,被誉为“八桂体育人才的摇篮”。现设有体育师范学院、体育运动学院、运动健康学院、体育管理学院、体育建筑学院、国际交流与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教学单位。学校开设有体育教育、小学教育、足球运动与管理、体育艺术表演、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防护、体能训练、康复治疗技术、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运动健康指导、食品营养与健康、中医养生保健、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市场营销、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等25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群入选自治区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
内涵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要参与完成),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自治区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门;获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立项2个,开展了18个“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教师参加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广西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牵头成立了首个全国运动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广西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入选自治区示范性职教集团,体育健康产业学院入选广西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学校“‘壮体’文化品牌”入选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学校被评为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4个、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区高校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1个。学校团委获评为广西“五四红旗团委”。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获全国首届学青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4枚,亚洲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女子对练项目铜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铜奖1项,全国青年蹼泳U系列赛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全区大学生运动会金牌33枚、银牌44枚、铜牌31枚,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6项,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区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广西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西区赛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牌7枚、银牌13枚、铜牌46枚,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1枚。学校连年获评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或留桂就业突出贡献单位。
社会服务声誉良好。学校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3名教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近年来,学校相继承办自治区级以上体育赛事20多项,每年组队参与“壮族三月三”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展演,其中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时现场观看了我校师生的表演。学校选派师生志愿者近800人服务2023年全国首届学青会。依托设在学校的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社会提供体质监测服务约5万人次。面向中小学教师等开展培训累计约1.2万人次。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管理者)培训基地、全国退役运动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运动员职业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自治区国培项目教师培训基地等18个国家级、省级教育培训基地。
国际交流扎实推进。学校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8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3个“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获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官方认证并纳入老挝国家职业教育体系。2门课程和1部教材获批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中越联合培养体育高技能人才项目”入选教育部中国教育交流协会“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学校荣获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颁发的“对越体育事业贡献奖”。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东盟,以升本为目标,紧紧抓住新时代“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新机遇,着眼于全民健康国家战略,服务全民健身发展需求,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明德至诚,健行致远”的校训精神,大力实施“双高建设”计划,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行业领先、特色鲜明的体育高等院校。
数据评估
关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8月19日 下午4:08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9年,原由国家电力工业部举办、广西电力工业局主管,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直管。是广西唯一一所公办电力类高校,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学校选择非营利性办学,秉承“明德、厚学、维新、笃行”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广西中医药大学
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

桂林学院
学校前身系2001年5月创建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04年2月成为教育部确认的首批独立学院,2012年1月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5月独立设置并更名为桂林学院,2023年8月取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国际学生教育办学资格。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
多年来,学校发展得到了教育部、自治区、南宁市各级领导、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学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1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到学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理念好、教学模式好、硬件设施好、学生就业好、办学质量好。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是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设立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之一、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有着“工业城市中山水美,山水城市中工业强”美誉的广西工业重镇柳州。

南宁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南宁、桂林两个校区,南宁校区位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教育园区,占地1038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76万平方米;桂林校区位于雁山教育园区,占地730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48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功能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设施完备的宿舍楼、食堂、体育场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

百色学院
86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库”地区办学,积淀了特色鲜明的石磨文化:“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立足百色老区独有的“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升本以来,学校转型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初成、深化、成型四个阶段,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