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地处广西首府“绿城”南宁,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体育局主管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是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双高”校建设单位),全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绿色学校”“节水型高校”。有公园路校区、相思湖校区2个校区,校园面积约500亩。现有全日制学生15500余人。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官方网址:http://www.gxtznn.com/zsw2021/ http://www.gxtznn.com/
招生电话:0771-2851929,0771-2425381,0771-2440281
电子邮箱:gxtzzsjy@163.com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广西体育干部学校,1958年更名为广西体育学校,1960年升格为广西体育学院,1962年停办,1971年恢复广西体育学校,1984年恢复广西体育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师资队伍精良。学校现有教师48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10人,正高级职称24人(二级教授2人),副高职称教师112人,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教师10人,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21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4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4人,广西“三八红旗手”2人,广西技术能手1人,自治区模范教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8%,自治区级双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4%。
办学特色鲜明。经长期办学,形成了“立足体育本色、服务人民健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先后涌现出李宁、吴数德、农群华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培养了林丹启蒙教练何国权、陆永启蒙教练兰燕云等10万多名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管理服务和体育产业等高技能人才,被誉为“八桂体育人才的摇篮”。现设有体育师范学院、体育运动学院、运动健康学院、体育管理学院、体育建筑学院、国际交流与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教学单位。学校开设有体育教育、小学教育、足球运动与管理、体育艺术表演、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防护、体能训练、康复治疗技术、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运动健康指导、食品营养与健康、中医养生保健、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市场营销、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等25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群入选自治区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
内涵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要参与完成),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自治区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门;获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立项2个,开展了18个“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教师参加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广西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比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牵头成立了首个全国运动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广西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入选自治区示范性职教集团,体育健康产业学院入选广西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学校“‘壮体’文化品牌”入选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学校被评为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4个、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区高校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1个。学校团委获评为广西“五四红旗团委”。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获全国首届学青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4枚,亚洲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女子对练项目铜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铜奖1项,全国青年蹼泳U系列赛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全区大学生运动会金牌33枚、银牌44枚、铜牌31枚,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6项,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区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广西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西区赛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牌7枚、银牌13枚、铜牌46枚,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1枚。学校连年获评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或留桂就业突出贡献单位。
社会服务声誉良好。学校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3名教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近年来,学校相继承办自治区级以上体育赛事20多项,每年组队参与“壮族三月三”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展演,其中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时现场观看了我校师生的表演。学校选派师生志愿者近800人服务2023年全国首届学青会。依托设在学校的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社会提供体质监测服务约5万人次。面向中小学教师等开展培训累计约1.2万人次。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管理者)培训基地、全国退役运动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运动员职业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自治区国培项目教师培训基地等18个国家级、省级教育培训基地。
国际交流扎实推进。学校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8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3个“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获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官方认证并纳入老挝国家职业教育体系。2门课程和1部教材获批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中越联合培养体育高技能人才项目”入选教育部中国教育交流协会“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学校荣获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颁发的“对越体育事业贡献奖”。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东盟,以升本为目标,紧紧抓住新时代“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新机遇,着眼于全民健康国家战略,服务全民健身发展需求,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明德至诚,健行致远”的校训精神,大力实施“双高建设”计划,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行业领先、特色鲜明的体育高等院校。
数据评估
关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8月19日 下午4:08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中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在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前列。学校秉承“明德自强,和而不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86年来,学校坚持扎根祖国南疆,始终秉承“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校训精神,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了积极贡献。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学校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城区。校舍建筑总面积58.9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宜人,建筑文化底蕴浓厚,呈山水与人文相交融、建筑与自然相得宜、书香与智慧相结合的校园特色。

广西外国语学院
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学校选择非营利性办学,秉承“明德、厚学、维新、笃行”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河池学院
2016年1月,学校获批成为自治区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9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经过70多年办学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

柳州工学院
学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校园占地面积1283.21亩,总建筑面积42.54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7亿元人民币,教学科研设备值总量超过1.5亿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