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应工业生产而生、依机械行业而立、伴智能制造而强,与机械工业始终休戚与共,形成了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是广西装备制造行业历史最久、专业最全、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广西第一机械工业学校(机械)和广西第二机械工业学校(电机),两校于1959年合并成立广西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首批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单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址:https://zs.gxcme.edu.cn/ https://www.gxcme.edu.cn/
招生电话:0771-3243821,0771-3279781,0771-3279782
电子邮箱:zb@gxcme.edu.cn
学校坐落于“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设有相思湖校区、江南校区,校园总面积1049亩,校舍总面积8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9.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亿元,图书馆藏书190余万册。学校设有智能焊接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绿色建筑与低碳技术学院、现代商贸物流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文化旅游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训练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近1300人,特聘有高凤林、郑志明等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为兼职教授,“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3个,广西“教学名师”3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技术能手16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5人。
学校紧扣广西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积极打造“机”“电”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学校专业对接广西重点产业率达85%以上,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焊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61个专业(方向),含国家示范性高职骨干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2个、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1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广西高水平专业群2个,广西教改试点专业4个,广西优质专业14个,广西特色专业9个。学校坚持把高质量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打造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培养高地。65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十多万人。2016年,学校开始试办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累计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200多人。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及以上精品课程17门。近年来,有100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通过各类“1+X”证书试点考核人数近6000人次。众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锦成、丘德政、韩权,“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周本飞、“广西工匠”齐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毕业生毕业初次去向落实率连续20年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荣获广西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突出贡献奖。
学校坚持产教同行,全面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有同类院校中装备优、规模大、功能全的校内实训实验室(中心、基地)120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23个,是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一瑞士GF 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和认证培训中心、全国现代学徒制首批牵头试点单位、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南宁)培训基地、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技能发展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产教融合型机器人焊接培训推广基地、广西智能制造工匠学院、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职业培训基地,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0%以上。在广西玉柴机器、上汽通用五菱、厦门捷昕等区内外企业建成266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成为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与华为、吉利、欧姆龙等国内外领军企业共建6个特色产业学院,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形成了专业群产教协同“双向自适应”的制造类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校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着力打造科教融汇新高地。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2万多人次,为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30多项。教师完成专利400多项,其中部分专利已向企业成功转让。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开发国家职业标准2项,制订国家行业标准3项。重点建设了“广西机器人焊接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特种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焊接技术中心”等9个省级工程中心和研发平台,建有广西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并牵头组建了中国-东盟高端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坚持教随产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主动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和培训标准的制订,先后参与了欧盟和美国焊接技术标准制订,建有国际机器人焊接培训与认证中心,开发了《美国焊接学会钢结构焊接规范》,牵头研制了《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评审标准》等各类技术规范、标准7项。依托中德双元制试点,开设了面向东盟的国际化课程,开展了与跨国企业的培训合作,为山东歌尔集团、柳工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中国头部企业在印尼、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海外子公司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与泰国达鲁纳理工技术学院合作开展技能培训,与老挝教育部合作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员、新能源汽车技术员、焊接和制造技术员等老挝国家职业标准,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形成以标准为纽带的国际交流新范式,推动“中国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立足新时代,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自强弘毅 知行合一”校训,争创广西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智能制造特色校,为奋力推进广西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评估
关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8月19日 下午3:44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成为共同举办者;2011年,合作共建的新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南宁学院。学校设有专业二级学院10个,开办本科专业40个,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等5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2485人。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另一办学基础是1978年9月成立的广西黎塘粮食技工学校,该校1978年12月更名为广西粮食技工学校,1994年1月更名为广西经济贸易技工学校。2004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将广西经济贸易技工学校并入广西贸易经济学校的基础上,设立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外国语学院
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桂林学院
学校前身系2001年5月创建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04年2月成为教育部确认的首批独立学院,2012年1月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5月独立设置并更名为桂林学院,2023年8月取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国际学生教育办学资格。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办学底蕴深厚,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西交通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多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被誉为“广西交通人才的摇篮”。

玉林师范学院
全国著名侨乡、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玉林市。目前,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有61个普通本科专业。

梧州学院
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梧州学院是一所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多科性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梧州学院地处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誉的广西梧州市。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