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首轮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
招生电话:0631-3806000
电子邮箱:whzhb@bjtu.edu.cn
学校在被称为“学府胜地”的北京市海淀区建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2015年9月,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威海校区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学校在河北省黄骅市建设北京交通大学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占地面积233亩;在河北省唐山市成立唐山研究院,着力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国际教育培训的示范区;2022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在威海南海新区成立。学校各校区均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优美。
威海校区是应威海市人民政府盛邀,为适应国家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及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区域内国民教育体系需求,以“筑巢引凤”模式,在威海南海新区开展高层次、国际化办学。2013年11月2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签订了“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9月28日,双方又签订了“关于设立并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的协议”。威海市提供用地74.1公顷,整体规划和建设威海校区,并配备基础办学设备,规划总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分两期完成。
北京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威海校区发展建设,把威海校区作为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主阵地,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基地,学校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以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区。2015年4月19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北京交通大学建设威海校区,同年开始招生。2015年12月18日,威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北京交通大学在威海成立事业法人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威海)。2016年,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威海)落地威海校区,9月获颁威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被评为威海市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2018年被评为文登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教学示范中心不仅服务于校区各专业教学需求,还向社会开放和共享。
威海校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特色,2015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9月该专业学生作为威海校区首批学生进驻校区。2018年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办学延期已获教育部批准至2027年12月31日。
2015年9月17日,北京交通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签署了关于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协议,该项目已纳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果,学院筹建工作得到了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办学地点设在威海校区,包含通信工程专业、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9年5月,“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现场评估,获得5年合作办学免检期。2021年,办学延期已获教育部批准至2029年12月31日。
2019年,威海校区首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83.96%, 20%的学生入读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的名校。2020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68.85%,21.64%的学生入读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的名校。2021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78.06%, 其中21.94%的学生入读2022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的名校。校区的多元文化氛围和书院制管理和党团建设,有力保障了全员育人机制和“知行”校训传承和创新。
威海校区下设校区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学生发展与服务部、教学事务部、科研部、人力资源部、国有资产管理部、实验中心、计划与财务部、教师发展于全球事务部、后勤服务与保障部、外联与培训部、信息中心、图书馆14个部门。截至2024年12月,威海校区在职人员160人。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威海校区秉承“知行”校训,肩负新的使命,正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服务于威海的国际化“精致城市”发展,服务于学校的“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
数据评估
关于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8月16日 下午2:08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学校主体搬迁至扁鹊故里长清。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学院面向全国招收视障、听障、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多重障碍学生和有志于从事残疾人康复及教育等工作的健全学生,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学院设5个系,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文物修复与保护、中西面点工艺、服装设计与工艺、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特殊教育、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11个专业,在校生2300余人。

青岛科技大学
学校历史底蕴厚重,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更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2002年先后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和青岛科技大学,至今形成了“五校区一基地”的办学格局。

山东大学
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她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她的成长,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学院主要举办以医、药、护、技为特色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现有3个教学部、6个系和六大专业群、19个招生专业(含护理专本贯通专业、药学中外合作专业)、10个护理专业方向,其中预防医学、护理、助产专业为国控专业。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现为“一校两区”办学格局,设有纺织工程系、商务贸易系、机电工程系、国际时尚学院等10个二级系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动漫制作技术等34个高职专业,其中有4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在校生1.4万人。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学院现实行“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占地8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70多项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

聊城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以“深耕鲁西,联动齐鲁,合纵冀豫,辐射全国”为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产教共生、城校共融”发展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