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FISU银级认证“健康校园”。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招生电话:028-84616013
电子邮箱:zhaoban@cdu.edu.cn
学校坚持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成大精神,坚持“雅成大德、恒成大器”育人理念,坚持“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服务定位,以成大之治成效展示成都之治形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2006年以来,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成都卫生学校、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和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先后整合入成都大学,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现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优先培育”类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列世界排名第801—1000位,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49—95位。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1个学科门类,75个本科专业;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2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自动化等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70余人,其中,正高及副高职称教师近860人,博士教师800余人,博士生导师1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00余人。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12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2人、欧洲院士3人、日本工程院院士2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60余人,特聘“四青”人才近20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20余人。12名教师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人才培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600余人(其中研究生2700余人,本科在校生24900余人)。立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4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8门,获批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建有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获批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19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2022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近三届教学成果奖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1项,其中一等奖9项。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59项、省级奖项3824项,其中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256项,获得“挑战杯”省级以上奖项247项,连续五年获得“挑战杯”省赛“优胜杯”;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4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58项。近五年,毕业生落实率达95%以上;近五年,315名毕业生升学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
科学研究现有科研人员1500余人,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建有包括国家低碳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省社科联首批试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83个。近三年科研经费均超过2.5亿元、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5万元。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7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8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60项;发表ESI各学科论文5500余篇,多篇发表在《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CSSCI论文438篇。我校教师负责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三礼”名物词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国际交流学校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所高校或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举办斯特灵学院,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本硕博多层次海外联合培养项目50余项、海外校际交流交换项目50余项。开设国际通识课程,建有全球语言测试中心。建设全球研究平台集群,“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累计招收留学生4000余人,生源国77个,获评首批“四川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泰国外专关国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23年聘请外国专家215人,其中高端外专84人。
地方服务学校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密对接成都产业生态圈及重点产业链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助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CC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集团、绿地集团、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大陆希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能投、四川铁路集团、天府超算中心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都生态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全国首家)、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等。
区位概况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成都,是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中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聚集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桥头堡的重要集成大学之一。校区占地2582亩,校舍建筑面积101.5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51.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3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5.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60万册,电子图书182万余册,电子期刊120万余册。学校师生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完备、便利、现代,有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教师事务大厅、校友之家,拥有西南地区单体最大的高校图书馆1座、艺术学科分馆1座,建有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高标准建有体育馆、排球馆、恒温游泳馆、标准田径场3个、室外篮球场和风雨篮球场25片,健身中心2个,网球场10片,拥有可承担大型学术会议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会议中心1个,建有科研大楼(生物与医药前沿技术研究中心)、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
着眼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携手同心、共同奋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着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而不懈努力!
数据评估
关于成都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成都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30日 下午4:3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2003年,由原南充教育学院、南充农业学校、四川省水利经济管理学校、南充工业学校合并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后南充市种畜场成建制划归学校。学校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开展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附设初级中学和幼儿园各1所。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川府函〔2018〕77号),并经教育部同意备案的以航空及旅游专业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直属四川省教育厅管理。学校国标代码为:4151014645,招生代码为:5783。

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
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国企西南医疗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医疗器械专门人才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 2001 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 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

四川旅游学院
学校先后获批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201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更名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2014年市委、市政府将市一、四医院作为学校附属医院,形成了“一校两附院”运行体制。2021年,学校入选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培育单位。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始建于1976年,时称广元无线电技工学校,1994年成立四川省电子工业学校,2001年被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校,2004年升格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被誉为“天府之肺 熊猫故乡”“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的雅安市,学校有着70余年的办学底蕴,厚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较强的办学实力,是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省优质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