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光电为特色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大学。学校始建于2001年,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电信息学院,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2004年4月,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长春电子科技学院。“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先后担任学校名誉院长。
招生电话:0431-81901666,0431-81902999
电子邮箱:cdzsb123456@163.com
依托于“中国光学英才摇篮”长春理工大学的专业优势,长春电子科技学院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国家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要求,立足吉林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学科专业布局,凸显光、机、电、算等优势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新型培养模式,重点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吉林省文明校园”“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4年学校位列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第39位,位列艾瑞深校友会排行榜全国民办大学(Ⅰ类)第16位,被评为“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学校坐落在吉林省新兴支柱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所在的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与中国中车生产基地毗邻,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是一所现代化的“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学校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图书馆、田径场、学生公寓、食堂等基础设施,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路灯照明等节能技术,实现无线网络全校园覆盖。完善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学校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吉林省同类院校前列。长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一大批毕业校友就业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北京小米科技等世界500强企业,他们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先后有2200余名毕业生考取美国加州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艺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学校现设立8个教学单位,37个本科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以“四新”建设目标为驱动,紧扣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造传统专业,面向新技术、新业态设置智能感知工程、数字经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兴专业,构建了光学、智能制造、现代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智能控制、数字经济、艺术设计、文化创意八大专业集群,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工、理、经、文、管、艺术多学科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一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学校践行“筑理想、强身体、重能力”的三维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基本素养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教育教学目标。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创设了“至诚职业教育产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通过学生参加教师科技创新项目,自主参加学科竞赛,组建创新创业大学生社团等具有特色的科创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有力举措,我校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实践平台+优质的服务平台+个性化的活动平台”四大育人平台。历年来,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
学校积极探索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深化科教一体与产教融合,着力打造集产、学、研、创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从“出成果”到“用成果”的有效衔接,为现有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培养具有科学家基本素养的工程师。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立项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性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金课”2门;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施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2项、优秀案例6项。与行业企业形成校企生态圈,共建示范性特色学院及定制班;其中与长春长光精密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光电智能制造学院 ”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获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共建项目,“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学院”被评为省级创新技术学院试点建设项目,开设的“长光工程师定制班”获批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首批省级培育项目。围绕高水平现代产业大学建设目标与国内各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外综合实训基地,实行“政-行-企-校”多元联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企业工程技术难题引入教学实践环节,形成“以研带教,以赛促学,以学致用”的良好氛围,促进校企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与行业企业建立专业技能培训、实习、就业、用人体制机制,为产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建校以来,学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压实师德师风建设等途径,集中力量打造能力突出、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师团队,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姚建铨院士、姜会林院士为引领、学校自有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人才结构设置科学合理,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人才、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青年后备型人才和省级优秀团队等一大批优秀团队和个人。
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建设成立产业学院,努力搭建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9个。近 5 年,学校获批各类科研立项项目411项,发表论文1663篇,出版学术著作57部;获得授权专利559项;启动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428项,授权专利居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前列。
乘势而上,继往开来,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吉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恪守“厚德、守正、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在建设具有光电特色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大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数据评估
关于长春电子科技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长春电子科技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29日 下午3:4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延边黎明农民大学、创建于1975年的延边职工大学、创建于1955年的延边财经学校和创建于1988年的延边工业学校。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东华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吉林体育学院
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各级各类优秀体育人才数万人,为国家和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66年来,学院已发展成为吉林省第一、第二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院校,全国“现代学徒制”“双元培育”试点城市重点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延边大学
人才兴边、科技强边、产业富边、学术戍边、文化润边的丰富实践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大学。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享有“北国之花、大学之华”的美誉。

吉林财经大学
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7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始于1959年,由原白城市职工大学、白城师范学院分院组建而成。2012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