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苏州吴中区上方山下,石湖之畔,是2003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成立于1946年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址:https://zs.siit.edu.cn/ http://www.siit.cn/
招生电话:0512-66550867
业学校,是苏州最早建立的工科类职业技术学校之一。
学校201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202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向阳而生、精工笃行”校训和“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占地614余亩,建筑总面积21余万平方,实验实训总面积9.52万㎡, 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大楼3.3万㎡,设备投资总资金1.4亿元。现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密制造学院(原精密制造工程系)、智能装备学院(原机电工程系)、集成电路与通信学院(原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人工智能学院(原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原经贸管理系)、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原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原国际教育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原汽车工程系)、体育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专业38个,在校生1万余名,在职教职工500余名。学校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数字化校园试点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考核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快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发展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现有高级职称教职工17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三层次人才1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9名。专业教师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92.7%,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1%。入选国家首批、第三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哲社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
学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全国示范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3+2”高本衔接专业2个、“4+0”职教本科专业2个。实施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对接”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评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12本。
学校推进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挺膺担当奋斗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近5年,培养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5名、江苏省最美职校生5名、入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名,江苏省优秀毕业生12名,江苏省三好学生26名,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16名,江苏省先进班集体10个。学生斩获各类技能、创新竞赛奖项400余项,其中国际赛金牌2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1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52项、一等奖40项,全省毕业设计评优获奖37项、一等奖11项。招生范围扩大至29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超93%,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
学校稳步提高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坚持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服务平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1项;授权发明专利131项,实用新型专利320项,科技成果转化224项。
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聚焦江苏“1650”产业和苏州“1030”产业体系中智能制造万亿级产业,打造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优秀企业学院、新型产业学院多层次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人才共育,专业共建,资源共享,科研共促,师资共培,利益共创,国际共行”的新型产教融合机制,打造政府看得见、行业用得上、学校出成效、师生能受益的产教融合新样板。2020年,学校牵头苏州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申报并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2021年,学校牵头组建苏州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合体。2022年,学校成立苏州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学院,2023年成功入选工信部“先进半导体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全国工业母机及其集成化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8家合作企业入选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6个产业(企业)学院入选苏州市职业院校优秀产业(企业)学院。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基地”“工业物联网基地”获批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项目,师生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30多项,获得金牌(金奖)5项、总决赛一等奖11项。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项目5项,1300余名学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入选江苏省“十四五”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培育)专业1个。与俄罗斯、越南等高校和“走出去”中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俄国际交流与实践基地、越南“郑和学院”,开展博士联合培养、科技文化讲座、学生短期研修等项目,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更加关注学生成长,更加关注教师发展,更加关注内涵建设,更加关注精准管理,更加关注办学效益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以第二批国家“双高”建设申报为新的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着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评估
关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24日 下午6:26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1952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首任轻工业部部长,将学校交由轻工业部管理;1954年,更名为上海机械学校;1960年,整体搬迁至南京,更名为轻工业部南京机电学校;

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江南大学
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独立建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复校。2000年,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合并建立南京晓庄学院。2014年,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2024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坐落于长三角腹地——江苏常州,位于常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南临沪宁高速公路,毗邻常州高铁站。发达的经济基础,悠久的历史积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江南影视艺术学院
学校地处长三角万亿元中心城市——无锡,坐落无锡科教城,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荣获全国特色教育示范院校、全国双创典型示范基地、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文明校园、创就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绿色校园等荣誉,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始建于2008年5月,2010年正式建校,是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名校云集、产业集聚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校园占地424亩,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