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城市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98年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是在教育部首批登记设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获准成为独立学院。2020年12月,教育部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苏州城市学院官方网址:https://zs.szcu.edu.cn/ https://www.szcu.edu.cn/
招生电话:0512-66551901
电子邮箱:szcuzs@szcu.edu.cn
苏州城市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南部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毗邻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获评“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学校图书馆位于翠微湖畔,是“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之一,2003年获评中国建筑艺术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
学校现有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8个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现有5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完善协同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2年12月,学校顺利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已与兄弟院校共同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学校光学工程学科为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档案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和信息工程专业为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点,英语专业为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办文正书院,组建了工科基地班和文科基地班;积极构建师生共同体治理机制,被教育部列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获评江苏省“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A级高校。为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要求,学校与剧团、馆院、企业等合作,牵头成立了曲艺戏剧类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苏州评弹学校和苏州市艺术学校成为苏州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多方合力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在苏高校特色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发挥学校助力地方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用。获批江苏高校生物光子科技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感知与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江苏省老年学研究与培训基地,挂牌江苏省档案技能实训基地,与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共建江苏城市更新研究基地,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共建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太湖研究院、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慧康养重点实验室、文正智库、苏州市生物光子科技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院、苏州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学校航空文化与航空模型科普馆获批苏州市科普场馆建设类项目立项。文正智库自2021年底获评苏州市新型智库,已有38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当前,学校正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光子学、智慧康养、智能装备等地方重点产业,合力推动解决行业企业痛点,为新型生物分子光电传感器、新型生物成像和传感技术、光学性质的新型材料开发,社区健康促进活动与健康数据分析与管理,飞行机器人、视觉机器人地图创建、智能搬运机器人、智慧的视觉监控等领域提供科研攻关支持。
学校坚持“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合作共赢理念,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达成各类合作400余项,主动聚焦苏州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注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成功获批工信部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并成立了康养产业学院、数字金融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4个校级产业学院,每年均与企业合作开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微专业。同时,学校致力于“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与创业精神培育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创新创意创业“三创”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24年学校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斩获金奖1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品质国际合作。以学生互换、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举办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1个,下设金融学、新闻学、英语3个专业。
苏州城市学院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创新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和资源优校“六大战略工程”,全力推动“迎评、申硕、创一流”三大任务,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扎实推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努力为苏州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作出更多贡献。
数据评估
关于苏州城市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苏州城市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24日 下午4:36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学校成功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国际职教的先进经验,遵循“国际职教理念、本土创新实践、区域成果分享”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多元主体办学、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合作交流三大办学特色。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9年原国家农机部创办的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1979年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99年升格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行政主管部门为江苏省教育厅。

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 1911年的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学校1985年在全国率先试办“三•二”分段大专班,1993年试办五年一贯制大专,199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大专化办学。

南京体育学院
1956年,南京体育学院的前身南京体育学校成立于中央体育场旧址,其设学渊源可追溯到1933年张之江在此创立的中央国体专校。1958年,南京体育学校与原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成立南京体育专科学校,同年更名为南京体育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含国际硕士研究生)。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苏州湾畔,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前身之一的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成立于1922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86年的“江苏省城镇建设学校”和始建于1979年的“常州市建筑职工大学”。2015年2月,经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成立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现有殷村和清潭两个校区,其中殷村校区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殷村职教园和裕路1号。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