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招生电话:023-68367777
电子邮箱:zs2006@swu.edu.cn
学校现有重庆北碚、重庆荣昌两个办学校区,占地8300余亩,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吴宓、郑兰华、张敷荣、侯光炯、陈兆畦、施白南、管相桓、蒋同庆、叶谦吉、刘兆吉、方敬、蒋书楠、苏葆桢、李孝传、曾苏民、袁道先等一大批名师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以丁肇中、袁隆平、向仲怀、吴明珠、包为民、赵进东、孟安明、杨华勇、冯小明、唐华俊、卿凤翎院士等为杰出代表的数十万校友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教育学、生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8个学科进入前1%。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种专业博士学位,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0个。“十四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2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
现有在校学生58
现有在校学生585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0000余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6500余人,留学生近2000人。现有专任教师33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28人、副高级职称1295人,博士生导师655人、硕士生导师2167人(含博导)。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47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校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自然科学方面,建有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等国家级平台,建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重庆市等省部级平台101个(含共建)。建有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目前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四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项;拥有有效专利1950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107个。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牵头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有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1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育部、国家民委、重庆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29个,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十四五”以来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20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
学校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山西等省市的8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国内83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9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000余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建立53个科技小院。推动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共建宜宾研究院、涪陵研究院。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与重庆市潼南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持续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西塔学院)、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6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8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2个境外办学项目。建有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合作发展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今天的西南大学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综合改革,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数据评估
关于西南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西南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13日 下午4:1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师资队伍实力强。现有教职工879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186人;专业及专业群带头人59人,骨干教师143人;“双师型”教师455人,水利部水利行业“双师型”教师3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444人,其中博士45人。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成立于2015年,地处“成渝双城经济圈”桥头堡——重庆市大足区,现有在校学生1.1万人,是一所生态环境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非营利性民办高职专科院校。

重庆工程学院
学校地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市,建有南泉和双桥两个校区,在校学生近19000人。南泉校区位于中外驰名的旅游圣地南温泉风景区,双桥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足龙水湖畔。

重庆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本着开放、包容、共享的原则,致力于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提升学生的全球就业竞争力。

重庆大学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重庆中医药学院
2001年重庆市中医学校整体并入重庆医科大学,组建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办学基础,充分整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全市中医药教学科研优质资源组建重庆中医药学院,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职业教育特色育人典型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校、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共有渝北空港校区、南川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867.82亩,建筑面积49.1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图书226.84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35613.31万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