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BNBU”)成立于2005年,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也是内地第一所创新的博雅型大学,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海市。秉承博雅教育办学理念,北师港浸大致力于为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开辟一条新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双修、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具的新时代学子。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官方网址:https://admission.uic.edu.cn/ https://www.uic.edu.cn/
招生电话:0756-3620011,0756-3620022,0756-3620033,0756-3620044,0756-3620055
电子邮箱:admission@uic.edu.cn
1
第一家内地和香港合办高校
1
内地第一所新型博雅大学
83.4%
2023届落实去向的毕业生中,选择出国/出境升学的占83.4%
84.9%
2023届境外升学毕业生中,全球百强名校输送率达84.9%
40
师资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
90%
学系专业教师近90%拥有博士学位
100%
讲师及以上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
Top 100
中国大学高端人才榜百强
优质学术 建一流博雅大学
北师港浸大倡导的博雅教育,其特点是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多,讲求文理兼修、以通驭专,全方位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培养“博文雅志、真知笃行”的人才。
北师港浸大实施英文教学,学术标准接轨国际,设立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被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获批设立数学和统计学两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成立以两院院士为核心的高等研究院。目前,北师港浸大已有2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应用经济学)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4个学科(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传播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有9门课程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多元交汇 促学生全面发展
北师港浸大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同时招收外国学生。学校设有工商管理、人文社科、理工科技和文化与创意学院,以及通识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设立13个系,在约30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并开设研究型和授课型研究生专业,在校生逾万人。本科毕业生获颁北师港浸大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位。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逾八成选择深造,选择深造的毕业生逾八成进入全球前百强大学。大多数深造毕业生学成归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就业的毕业生备受世界500强企业、政府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创业的毕业生中有人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等,也有人在公益路上发光发热。
海纳名师 教研相长
北师港浸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引进优秀人才,不断升级师资和科研队伍,跻身中国大学高端人才榜百强。目前的教师团队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学系专业教师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近90%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很多来自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世界名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北师港浸大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凭借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工智能与多模态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推动前瞻性科学研究。学校连年获得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经费支持,教职员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教研课题。
国际视野 家国情怀
北师港浸大是一所立足于中国土地的国际化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们聚在一起,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学校时常迎来国内外学者前来演讲、交流学术。目前北师港浸大与全球8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游学、交换、体验外国文化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北师港浸大十分注重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熟悉国情国学,培养家国情怀。汲取“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六艺的精髓,学校开设古琴、雅乐、中华射道等相关课程。作为课程的延伸,学生社团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展现勃勃生机。
拥抱湾区 区位优势
北师港浸大所在的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毗邻港澳,以港珠澳大桥相连,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连年被评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珠海还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藏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北师港浸大积极整合大学资源,在环境保护、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体育规划、人工智能等领域服务社会,有多位教授在不同机构中担任专家顾问以建言献策,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数据评估
关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8日 下午5:14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2011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同时更名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1985年,成立“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长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杜埃兼任,刘田夫、欧阳山任名誉校长,文艺大家关山月、黎雄才、郭绍纲、杨之光担任顾问。1995年更名为“华南文艺成人学院”,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兼任院长,文艺家林墉、郭绍纲、汤小铭、郑秋枫、陈翘、姚锡娟等任学术委员。

广东药科大学
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现有广州(大学城、宝岗、赤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学校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2个学院(部)、3个研究所(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经67年砥砺奋进,已形成“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

广东科技学院
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韩山师范学院
学校前身可追溯到宋代元祐五年(1090年)潮州人为纪念韩愈而建立的“韩山书院”,校史从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起算,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学校在1921年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联系电话:020-61230200(院办),020-61230198(招生办)。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学校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为愿景与使命,以“建设大湾区优质高职院校”为办学目标,遵循“以生为本、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求实创新” 的办学理念,坚持打造“卓越南洋”这一基本方略,立足广州,面向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5人,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优秀教师8人,广州增城区优秀教师11人,国家和省部级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正副会长(理事长)10余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