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体育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名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建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原为国家体委直属高校,2001年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2017年以来,入选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序列。202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身心一统,兼蓄竞攀”校训,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践行“为了师生终身发展”的根本理念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坚持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探索人才培养、学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外开放发展的体育特色创新发展路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大学官方网址:https://bkzs.sus.edu.cn https://www.sus.edu.cn/
招生电话:021-65506175,021-65506886,021-65508900
电子邮箱:zb@sus.edu.cn
党和国家始终关心支持学校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我校中国乒乓球学院巴布亚新几内亚培训中心,给在我校驻训的巴新学员复信,在2022北京冬奥张家口赛区视察我校师生团队科研创新项目情况。
学校现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学校于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我国体育院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已形成以体育学为主干,高水平交叉融合理学、医学、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和第二批专业学位评估中,学校“体育学”和“体育”专业学位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获得A+最高等级。现有本科专业24个。其中,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市级24门,基本覆盖我校所有本科专业。现有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体育、医学技术、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工商管理、翻译等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体育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体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除体育学一级学科内所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还自设有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反兴奋剂学、体育传播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职工党组织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拥有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NAK)外籍院士、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独立理事、美国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疾控中心(CDC)首席科学家、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原主席、国际软式网球联合会裁判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冠军,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健将、裁判员和技术官员等高水平师资力量。教师队伍中多人荣获“东方学者”、“浦江人才”等,入选“曙光计划”、“晨光计划”、“扬帆计划”等,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表彰。
贯彻“特色与质量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大力推进职普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着力培养体育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近三届(2014、2018、2022年)教学成果奖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上海市级27项,实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序列全覆盖。入选上海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实验高校,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市级)。坚持AI for Sport导向,在近年新增运动与公共健康、运动能力开发等专业的基础上,加快大数据分析、智能体育工程、运动营养等5个“微专业”建设。建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蕴瑞学苑”。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成为全国首批设立足球运动本科专业的高校,获批设立国家示范足球学院。率先建成世界唯一的专门以乒乓球为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乒乓球学院,并被国际乒联认定为最高学院级附属培训基地。与中国篮协、中国田协、中国羽协、中国体操协会和中国壁球协会等分别共建中国篮球学院、马拉松学院、羽毛球学院、体操学院和壁球学院,与中国体操协会、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共建“国家体操、蹦床、艺术体操青少年训练基地”,是中长跑项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知名企业共建申花上体女子足球队。近年来,在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好成绩。历年来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在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与世界500强企业共建“运动健康促进”现代产业学院;是首个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和全国唯一“乡村振兴奖”的体育类高校。
学术创新水平位居领先地位。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是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的体育类高校,先后承担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4项。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社会治理和智慧社会科技支撑”等重点专项的项目主持单位和多项课题研发单位。着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科研创新范式转型,发布全国首个体育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巴黎奥运周期中,推出“3D+AI”体育人工智能创新成果,深度服务跳水、游泳、田径、体操、攀岩、羽毛球等国家队备战参赛。以我校为骨干力量的项目入选工信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智慧体育典型案例;获上海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导产业创新发展(AI+)”立项。学校还是唯一荣获“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国内体育院校。截至目前,《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影响力稳居全球体育科学领域前2%,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连续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排名第一。体育学、心理学和兴奋剂检测上海研究院,分别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I类高峰学科、I类高原学科和IV类高峰学科。建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设在我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含体育产业)基地7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与百度、回力、易立加、安谱等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
高质量推进社会服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模型、体质健康指数评价模型和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等,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等提供重要指引。服务体育强国建设,全面参与奥运科研攻关服务,三人制篮球、钢架雪车等多支国家队驻训基地设在我校。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运动健康师”项目获得各方好评,纳入国家和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入选“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等;“运动戒毒”模式获司法部肯定并转化为国家标准。建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上海市重点智库、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上海高校智库各1个。牵头起草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我国体育发展五年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主动服务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秘书处设在我校。建有国内唯一的国家体育大学科技园。
大力建设体育文化传承新高地。率先引入国际体育组织立项建设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建有世界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武术博物馆,入选第二批上海市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上体(武术)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设立中国传统体育非遗研究院。乒博馆、武博馆均入选国家级体育科普基地。创校先贤吴蕴瑞先生入选上海市“社科大师”。建有国内首家以体育为主题的大学体育书店,建成体育教育博物馆。
建立开放发展新格局。截至2024年,已与4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培养60余个国家的1800余名国际学生。经国际奥委会批准,设立奥林匹克学院;与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合作共建全球首个、中国唯一的ITA学术中心。中国乒乓球学院建有欧洲分院、克罗地亚训练基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培训中心;武术学院首个海外中心在加拿大揭牌成立。学校与美国怀俄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分别共建“上体-怀大海外中心”、运动与公共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与澳门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体育学研究生联合培养。(截至2025年1月)
数据评估
关于上海体育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上海体育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6日 下午5:3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100所骨干建设高职院校单位之一,2015年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是上海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批试点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单位。2017年,学校1名教师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学校助力上海获得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外语学府,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上海第一所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南湖职院依托原南湖职业学校雄厚的办学基础,于2021年4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市区共建、以区为主、多元治理”的先行者,学院由上海市教委和虹口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作为原国家对外贸易部(商务部前身)最早设置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学校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长期聚焦对外经贸领域的特色型高校和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高校。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地处上海市“五大新城”、有“国际汽车城”之称的嘉定城区,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学校”“花园单位”,2016年以“优秀”等第通过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验收,同时也是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Shanghai Art & Design Academy )是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是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学校是营利性民办高校,全称是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有限公司。学校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由松江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上海“五个新城”第一所市、区共管的新型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一所新型高职学院,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交通便捷,模式创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