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于19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57年起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是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领衔医学教育机构。院校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引领我国医学科技教育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教育人才辈出,科研硕果累累,医疗领衔行业,为我国现代科学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招生电话:010-65105809,010-88771239
电子邮箱:gkzs@pumc.edu.cn
建立之初,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创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现代公共卫生教育,取得了“北京猿人研究”“单体麻黄素提取”“黑热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我国抗生素自主研发和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院校培养了包括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等在内的55位医药卫生领域两院院士,为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众多重要医学和卫生机构的建立提供了人才与技术支持。
目前,院校已发展成为拥有21个研究所、6家附属医院、10个学院、105个院外研发机构,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院校现有两院院士24人、国家杰青56人,博士生导师1032名、硕士生导师1231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7个A类学科;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15个、省部级实验室71个等。院校直属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和皮肤病医院等6所医院,集医院、研究所和教学机构于一体,形成了国内领衔、国际先进的医疗与医学研究、教育体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院校发展进入新百年、新甲子,院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总要求,积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对标对表,秉持“承启文化、健全体系、创立机制、拓展资源”的工作方略,在国内率先实施“4+4”医学教育模式、开创卓越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与杰出高校共创“协和医班”、建立高水平本硕博一体的药学培养体系、率先实施医学类准聘长聘教职聘任改革,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及7大学部,持续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以院校所院、院外研发机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深化拓展各项国际交流合作,将院校打造成为国家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先进思想源和强劲动力源,为我国人民健康、医学科学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评估
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学习导航提供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学习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7月6日 下午3:58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学习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瑶琪,校长唐志书。

中央音乐学院
1948年成立的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系、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

中国戏曲学院
学校以其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贡献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93年、2000年原北京市法律业余大学、北京市司法学校先后并入。2003年8月,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北京大学(985/211)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https://www.pku.edu.cn/

北京联合大学
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北京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华女子学院
前身是1949年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创办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学校迁址并启用现校名。1996年,学校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
暂无评论...